第八百三十九章 修习五根灭尽五上分结

17.暴流品

相应部48相应 169-178经/暴流经十则(根相应/大篇/修多罗)


有个时候,佛陀住在舍卫城的祇树林给孤独园,有一天,佛陀对出家弟子们说:“比丘们(出家人),有五种上分结,什么是上分结呢?就是陷入色界、无色界中生起的烦恼,为什么会称为「上」呢?因为色界、无色界的境界在欲界之上(界、欲界、色界、无色界解释,见第六百五十七章),色界、无色界所处的境界比欲界的境界高,所以要用「上」来形容。


有哪五种上分结呢?有色贪、无色贪、慢、掉举、无明,这五种上分结。


什么是色贪呢?执着物质事物,贪爱物质事物,由物质事物生起贪欲、渴爱,这就叫做色贪。


什么是无色贪呢?执着无色界中由禅定产生的清净境界,贪爱无色界中由禅定产生的清净境界,对无色界中由禅定产生的清净境界生起贪欲、渴爱,就叫做无色贪。


什么是禅定呢?就是内心集中专注在某一种对象上,或者内心集中专注在某一种清净的念想上,让内心平静、安宁、清净,让内心不混乱、不散乱、不胡思乱想,让内心安住在单个、纯一的清净境界之中,这就叫做禅定。也就是说内心集中专注在某一种对象上,或者内心集中专注在某一种清净的念想上就叫做「禅」,让内心不散乱、不混乱、不胡思乱想,让内心平静、安宁、清净,安住在单个、纯一的清净境界之中,就叫做「定」。


什么是「慢」呢?「慢」就是对自己的执着。


不比别人好,不比别人强,不比别人优秀却认为自己比别人好,比别人强,比别人优秀就叫「过慢」;


比别人好,比别人强,比别人优秀,但是骄傲自大就叫「慢过慢」;


执着和挂念物质身体、感受、念想、行为、认识、分别、判断,认为「我」就是由物质身体、感受、念想、行为、认识、分别、判断构成的,认为「我」就是物质身体、感受、念想、行为、认识、分别、判断,认为「我」拥有物质身体、感受、念想、行为、认识、分别、判断,然而实际上物质身体、感受、念想、行为、认识、分别、判断随时都在变化,无法永远存在,无法永恒保持不变,无法永远拥有,是由各种条件生起的。物质身体、感受、念想、行为、认识、分别、判断满足一定的条件就会生起、出现、发展,物质身体、感受、念想、行为、认识、分别、判断满足一定的条件也会衰败、消退、灭没,无法随着时间的推移,保持完全相同的状态。没有永恒保持不变、永远存在的「我」。这个「我」是随着各种条件变化的。执着和挂念物质身体、感受、念想、行为、认识、分别、判断,认为物质身体、感受、念想、行为、认识、分别、判断就是「我」,认为「我」拥有物质身体、感受、念想、行为、认识、分别、判断,就叫做「我慢」。


没有灭尽一切的烦恼和痛苦,没有证悟解脱的果位,没有进入涅槃的清净境界,却自认为已经灭尽一切的烦恼和痛苦,已经证悟解脱的果位,已经进入涅槃的清净境界,就叫做「增上慢」。


比别人好,比别人强,比别人优秀,比别人尊贵,却认为自己比别人差,比别人弱,比别人低劣,比别人卑微,就叫做「卑慢」。


自己的道德不高尚,品行不高洁,却自认为自己道德高尚,品行高洁,就叫做「邪慢」。


什么是掉举呢?就是心浮气躁,内心混乱、散乱、胡思乱想。


什么是无明呢?就是不明白出生在世间有生命的众生都是很痛苦的,不明白痛苦的根源是贪爱,不明白要灭尽痛苦就要先灭尽贪爱,不明白要灭尽贪爱就要修习八正道(八正道解释,见第五百八十九章),不明白苦集灭道四圣谛,没有真实的智慧,沉迷于各种欲望之中,被各种烦恼和痛苦束缚捆绑不得解脱就叫做「无明」。简单的说:无明就是无智、无知,不明白善法、正法、解脱法,没有开启智慧。


比丘们,这就是色贪、无色贪、慢、掉举、无明,这五种上分结的法义。


比丘们,如何直接体会和领悟五种「上分结」呢?如何彻底完全的明白和理解五种「上分结」呢?如何舍离、除灭、灭尽五种「上分结」呢?修习五根就能直接体会和领悟五种「上分结」(五根解释,见第八百一十九章),修习五根就能彻底完全的明白和理解五种「上分结」,修习五根就能舍离、除灭、灭尽五种「上分结」。是哪五根呢?即是信根、精进根、念根、定根、慧根,这五根(五根解释,见第八百一十九章)。


比丘们,修习五根是如何直接体会和领悟五种「上分结」的呢?是如何彻底完全的明白和理解五种「上分结」的呢?是如何舍离、除灭、灭尽五种「上分结」的呢?


世间人或众生依靠止与观的修行熄灭、平息、灭尽贪欲、渴爱(止与观解释:见第六百一十四章),圆满的完成信根、精进根、念根、定根、慧根,这五根的修行,以此来直接体会和领悟五种「上分结」,以此来彻底完全的明白和理解五种「上分结」,以此来舍离、除灭、灭尽五种「上分结」,以此来最终进入没有烦恼,没有痛苦,没有执着,没有挂念,没有念想的涅槃清净境界。


世间人或众生依靠熄灭、平息、灭尽贪欲、渴爱、愤怒、无智愚痴、喜怒哀乐、执着、挂念等等烦恼和痛苦,以此来直接体会和领悟五种「上分结」,以此来彻底完全的明白和理解五种「上分结」,以此来舍离、除灭、灭尽五种「上分结」,以此来圆满完成信根、精进根、念根、定根、慧根,这五根的修行,以此来最终进入没有烦恼,没有痛苦,没有执着,没有挂念,没有念想的涅槃清净境界。


比丘们,为了直接体会和领悟五种「上分结」,为了彻底完全的明白和理解五种「上分结」,为了舍离、除灭、灭尽五种「上分结」,就应该去修习五根,就应该去持之以恒、坚持不懈的修习五根。”


佛陀说法后,听法的出家弟子们都再次的顶礼佛陀,随喜赞叹佛陀说法的无量功德,他们都按着佛陀所说的法去修行。


巴利语原版经文


17. Oghavaggo

SN.48.169-178/(1- 10) Oghādisuttadasakaṃ

   641-650. “Pañcimāni bhikkhave, uddhambhāgiyāni saṃyojanāni. Katamāni pañca? Rūparāgo, arūparāgo, māno, uddhaccaṃ, avijjā– imāni kho, bhikkhave, pañcuddhambhāgiyāni saṃyojanāni. Imesaṃ kho, bhikkhave, pañcannaṃ uddhambhāgiyānaṃ saṃyojanānaṃ abhiññāya pariññāya parikkhayāya pahānāya pañcindriyāni bhāvetabbāni. Katamāni pañca? Idha, bhikkhave, bhikkhu saddhindriyaṃ bhāveti rāgavinayapariyosānaṃ dosavinayapariyosānaṃ mohavinayapariyosānaṃ. Vīriyindriyaṃ …pe… satindriyaṃ… samādhindriyaṃ … paññindriyaṃ bhāveti rāgavinayapariyosānaṃ dosavinayapariyosānaṃ mohavinayapariyosānaṃ. Imesaṃ kho, bhikkhave, pañcannaṃ uddhambhāgiyānaṃ saṃyojanānaṃ abhiññāya pariññāya parikkhayāya pahānāya imāni pañcindriyāni bhāvetabbānī”ti.

   Oghavaggo sattarasamo.

   Tassuddānaṃ–

   Ogho yogo upādānaṃ, ganthā anusayena ca;

   Kāmaguṇā nīvaraṇā, khandhā oruddhambhāgiyāti.

   Indriyasaṃyuttaṃ catutthaṃ.


“第八百三十九章 修习五根灭尽五上分结” 的相关文章

第十章 什么才是世间最大的捆绑和束缚?

相应部3相应10经/繫缚经(憍萨罗相应/有偈篇/祇夜)有个时候,有一大群罪犯被骄萨罗国的波斯匿王下令抓捕,这些罪犯一些人的身体被绳子捆绑,一些人的脚上被套上脚链,一些人全身都被套上锁链,他们垂头丧气的被官差押赴监狱关押。那个时候,有很多出家人在中午前穿好法衣,拿着饭钵到舍卫城中化缘饭食,他们看见了被...

第三十二章 清净是循序渐进修行出来的

相应部7相应7经/概要经(婆罗门相应/有偈篇/祇夜)有个时候,清净婆罗门来到佛陀的住所,顶礼佛陀后,他在一旁坐好。清净婆罗门对佛陀说:“世尊,世间所有的婆罗门修行人都不清净,即便他们受持戒律,修习各种苦行。这个世间只有智慧和身口意修行都圆满的人才是最清净的人,也就是说只有那些受持戒律,由此让内心清净...

第六十二章 说法要让人能够听的懂

相应部12相应32经/黑齿经(因缘相应/因缘篇/修多罗)有个时候,佛陀住在舍卫城的祇树林给孤独园。有一天,有个叫伽拉罗的王族出家人来到舍利弗尊者的住处,他与舍利弗尊者互相问候后,就在一旁坐下,伽拉罗对舍利弗尊者说:“舍利弗学友,我听说摩利亚帕辜那比丘(出家人)已经不再修行了,他已经还俗了。摩利亚帕辜...

第七十九章 痛苦如同给树苗浇水施肥

相应部12相应57经/幼树经(因缘相应/因缘篇/修多罗)有个时候,佛陀住在舍卫城的祇树林给孤独园。有一天,佛陀对出家弟子们说:“弟子们,当被世间的事物束缚捆绑,沉迷于获得、拥有、享受这些事物带来的快乐、喜悦、满足的感受之中的时候,就会让贪爱增长,以「贪爱」为前提条件就会产生出「取」,以「取」为前提条...

第八十章 如来的正法深奥难懂吗?

相应部12相应60经/因缘经(因缘相应/因缘篇/修多罗)有个时候,佛陀住在俱卢国一个叫葛马沙达马的城镇上,那个时候,阿难尊者来到佛陀的住所,他顶礼佛陀后,就在一旁坐下,阿难尊者对佛陀说:“世尊,太让人吃惊了,太不可思议了,世尊,您所说的缘起法(缘起法解释,见第四十八章、第四十九章)是如此的博大精深,...

第八十六章 贪爱的产生如同吃毒药

相应部12相应66经/触知经(因缘相应/因缘篇/修多罗)有个时候,佛陀住在俱卢国一个叫葛马沙达马的城镇上,有一天,佛陀对出家弟子们说:“弟子们,你们的内心进行了正确的观想了吗?”这时有个出家人,就对佛陀讲述他内心观想的情况,可是那位出家人所说的观想情况无法让佛陀满意,这时,阿难尊者就对佛陀说:“世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