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8.相应部14相应32经 我曾寻求经(白话佛经)解说
在舍卫城住......[略]..."诸比丘,我曾寻求地界的味著,我找到了地界的味著,我以智慧充分了知了地界的味著的程度。诸比丘,我曾寻求地界的过患,我找到了地界的过患,我以智慧充分了知了地界的过患的程度。诸比丘,我曾寻求地界的出离,我找到了地界的出离,我以智慧充分了知了地界的出离的程度。"
"诸比丘,我曾寻求水界......[略]......火界......诸比丘,我曾寻求风界的味著,我找到了风界的味著,我以智慧充分了知了风界的味著的程度。诸比丘,我曾寻求风界的过患,我找到了风界的过患,我以智慧充分了知了风界的过患的程度。诸比丘,我曾寻求风界的出离,我找到了风界的出离,我以智慧充分了知了风界的出离的程度。"
"诸比丘,只要我还没有如实知见这四界的味著即是味著、过患即是过患、出离即是出离,诸比丘,我就不会在这包含天神、魔罗、梵天、沙门婆罗门、天人的世界中,宣称已证得无上正等正觉。"
"诸比丘,当我如实知见了这四界的味著即是味著、过患即是过患、出离即是出离,那时,诸比丘,我才在这包含天神、魔罗、梵天、沙门婆罗门、天人的世界中,宣称已证得无上正等正觉。智见在我心中生起:'我的解脱不动摇,这是最后一生,不再有来生。'"
第三经终。
[译注说明]
- "四界"指地、水、火、风四大元素
- "味著"指执著和贪恋
- "过患"指缺点和危害
- "出离"指超越和解脱
- 本经说明佛陀通过如实了知四大元素的本质、危害和超越之道而最终证得觉悟
让我来深入解析这篇充满智慧的经文:
1. 经文的核心架构解析:
这段经文展现了佛陀对"四大元素"(地、水、火、风)的三重认识过程:
- 首先是认识"味著"(执著与贪恋)
- 其次是认识"过患"(缺陷与危害)
- 最后是认识"出离"(超越与解脱)
2. 深层含义阐述:
"味著"的智慧:
- 佛陀指出我们对物质世界的执著本质。地水火风代表了物质世界的基本元素,而人们往往执著于这些物质形态带来的暂时满足。
- 就如我们贪恋舒适的住所(地),渴望清凉的饮品(水),追求温暖(火),享受清新空气(风),这些都是"味著"的表现。
"过患"的觉察:
- 一切物质性的依附都带来痛苦。地会崩塌,水会泛滥,火会灼伤,风会摧毁。
- 这种认识不是表面的理解,而是要通过智慧去深刻体会物质世界的无常本质。
"出离"的超越:
- 出离不是逃避,而是透过智慧看清事物的本质,从而获得真正的自由。
- 当我们不再被物质世界的表象所迷惑,就能获得真正的解脱。
3. 启发性思考:
这篇经文给我们带来深刻的思考:
- 我们是否也常常被物质世界的表象所迷惑?
- 我们追求的东西,是否都是真实而永恒的?
- 如何在享受现代生活的同时,不被物质所束缚?
4. 现代意义:
在当今物质丰富的社会中,这篇经文具有特殊的现实意义:
- 提醒我们在追求物质生活的同时,不要迷失自我
- 指导我们如何在现代社会中保持内心的清净
- 教导我们用智慧而非欲望来指导生活
5. 修行启示:
这篇经文为修行者提供了明确的指引:
- 首先要认清自己的执著
- 其次要觉察这些执著带来的束缚
- 最后才能寻求超越的方法
通过这篇经文,我们可以看到佛陀并非要我们完全否定物质世界,而是教导我们要用智慧去认识它、理解它,最终超越它。这种超越不是外在的逃避,而是内在的觉醒。这正是佛法的精髓所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