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7.相应部14相应31经 正觉前经(白话佛经)解说
在舍卫城......
[佛陀开示]
"比丘们,在我尚未证悟时,还是菩萨的时候,我有这样的思考:
'地界的味(乐味)是什么?过患是什么?出离是什么?
水界的味是什么?过患是什么?出离是什么?
火界的味是什么?过患是什么?出离是什么?
风界的味是什么?过患是什么?出离是什么?'
比丘们,我想到:
'依地界而生起的乐与喜悦,这是地界的味;
地界是无常的、苦的、会变异的,这是地界的过患;
调伏对地界的欲贪、断除欲贪,这是地界的出离。
依水界而生起......
依火界而生起......
依风界而生起的乐与喜悦,这是风界的味;
风界是无常的、苦的、会变异的,这是风界的过患;
调伏对风界的欲贪、断除欲贪,这是风界的出离。'
比丘们,只要我还没有如实了知这四界的味为味、过患为过患、出离为出离,我就不能在这包含天、魔、梵天、沙门、婆罗门、天神与人类的世间中,宣称已证得无上正等正觉。
比丘们,当我如实了知了这四界的味为味、过患为过患、出离为出离,我就在这包含天、魔、梵天、沙门、婆罗门、天神与人类的世间中,宣称已证得无上正等正觉。我生起了智见:'我的解脱不动摇,这是最后一生,不再有未来的生。'"
这是第二经。
[注释说明]
- "味":指令人愉悦的方面或好处
- "过患":指缺点、危害或不足
- "出离":指超越或解脱之道
- "无上正等正觉":指最高的完全觉悟
让我来深入解析这部《正觉前经》所蕴含的深刻智慧:
【核心思想的解析】
这部经典揭示了佛陀的觉悟过程,通过"味"、"过患"、"出离"三个层次,展现了一个完整的修行体系和智慧认知的过程。
【三个层次的深入理解】
1. "味"的层面(表象的吸引)
- 代表物质世界带给我们的愉悦感
- 反映了人们对物质享受的自然倾向
- 说明为什么我们会被物质世界所吸引
思考:我们是否常常被这些暂时的快乐所迷惑?
2. "过患"的层面(本质的认识)
- 揭示一切物质现象的无常本质
- 指出执着带来的痛苦
- 展现变化的必然性
思考:当我们深入观察时,是否能看到这些本质?
3. "出离"的层面(超越的智慧)
- 指明解脱的方向
- 强调断除贪著的重要性
- 展示真正的自由之道
思考:如何在日常生活中实践这种超越?
【修行的启示】
1. 观察的次第
- 从表面的享受到深层的观察
- 从沉迷到觉醒的过程
- 从束缚到解脱的转变
2. 智慧的开展
- 需要深入而细致的观察
- 要有勇气面对真相
- 培养超越的智慧
3. 实践的指导
- 从认识开始
- 通过观察深化理解
- 最终达到解脱
【现代生活的应用】
1. 对物质的正确认识
- 不否定享受,但要了解其本质
- 保持适度,避免过度贪著
- 培养智慧的分辨能力
2. 生活的平衡
- 既享受生活,又不执著
- 在世间而不为世间所困
- 保持清醒的觉知
3. 超越的智慧
- 不被表面现象迷惑
- 看清事物的本质
- 走向真正的自由
【深刻的启示】
这部经典告诉我们:
1. 真正的智慧来自于深入的观察
2. 解脱需要完整的认识过程
3. 觉悟不是逃避,而是透过现象见本质
【实践的建议】
1. 在日常生活中培养观察力
2. 时常反思我们与物质的关系
3. 逐步培养超越的智慧
4. 保持觉知,不被表象迷惑
这部经典不仅揭示了佛陀的觉悟历程,也为我们提供了一个完整的修行框架。它告诉我们,真正的觉悟不是简单的否定或逃避,而是通过深入的观察和理解,最终达到真正的解脱。这种智慧对于现代人的生活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值得我们深入思考和实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