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7.相应部14相应31经 正觉前经(白话佛经)解说

在舍卫城......


[佛陀开示]

"比丘们,在我尚未证悟时,还是菩萨的时候,我有这样的思考:

'地界的味(乐味)是什么?过患是什么?出离是什么?

水界的味是什么?过患是什么?出离是什么?

火界的味是什么?过患是什么?出离是什么?

风界的味是什么?过患是什么?出离是什么?'


比丘们,我想到:

'依地界而生起的乐与喜悦,这是地界的味;

地界是无常的、苦的、会变异的,这是地界的过患;

调伏对地界的欲贪、断除欲贪,这是地界的出离。


依水界而生起......

依火界而生起......

依风界而生起的乐与喜悦,这是风界的味;

风界是无常的、苦的、会变异的,这是风界的过患;

调伏对风界的欲贪、断除欲贪,这是风界的出离。'


比丘们,只要我还没有如实了知这四界的味为味、过患为过患、出离为出离,我就不能在这包含天、魔、梵天、沙门、婆罗门、天神与人类的世间中,宣称已证得无上正等正觉。


比丘们,当我如实了知了这四界的味为味、过患为过患、出离为出离,我就在这包含天、魔、梵天、沙门、婆罗门、天神与人类的世间中,宣称已证得无上正等正觉。我生起了智见:'我的解脱不动摇,这是最后一生,不再有未来的生。'"


这是第二经。


[注释说明]

- "味":指令人愉悦的方面或好处

- "过患":指缺点、危害或不足

- "出离":指超越或解脱之道

- "无上正等正觉":指最高的完全觉悟


让我来深入解析这部《正觉前经》所蕴含的深刻智慧:


【核心思想的解析】

这部经典揭示了佛陀的觉悟过程,通过"味"、"过患"、"出离"三个层次,展现了一个完整的修行体系和智慧认知的过程。


【三个层次的深入理解】


1. "味"的层面(表象的吸引)

- 代表物质世界带给我们的愉悦感

- 反映了人们对物质享受的自然倾向

- 说明为什么我们会被物质世界所吸引

思考:我们是否常常被这些暂时的快乐所迷惑?


2. "过患"的层面(本质的认识)

- 揭示一切物质现象的无常本质

- 指出执着带来的痛苦

- 展现变化的必然性

思考:当我们深入观察时,是否能看到这些本质?


3. "出离"的层面(超越的智慧)

- 指明解脱的方向

- 强调断除贪著的重要性

- 展示真正的自由之道

思考:如何在日常生活中实践这种超越?


【修行的启示】


1. 观察的次第

- 从表面的享受到深层的观察

- 从沉迷到觉醒的过程

- 从束缚到解脱的转变


2. 智慧的开展

- 需要深入而细致的观察

- 要有勇气面对真相

- 培养超越的智慧


3. 实践的指导

- 从认识开始

- 通过观察深化理解

- 最终达到解脱


【现代生活的应用】


1. 对物质的正确认识

- 不否定享受,但要了解其本质

- 保持适度,避免过度贪著

- 培养智慧的分辨能力


2. 生活的平衡

- 既享受生活,又不执著

- 在世间而不为世间所困

- 保持清醒的觉知


3. 超越的智慧

- 不被表面现象迷惑

- 看清事物的本质

- 走向真正的自由


【深刻的启示】

这部经典告诉我们:

1. 真正的智慧来自于深入的观察

2. 解脱需要完整的认识过程

3. 觉悟不是逃避,而是透过现象见本质


【实践的建议】

1. 在日常生活中培养观察力

2. 时常反思我们与物质的关系

3. 逐步培养超越的智慧

4. 保持觉知,不被表象迷惑


这部经典不仅揭示了佛陀的觉悟历程,也为我们提供了一个完整的修行框架。它告诉我们,真正的觉悟不是简单的否定或逃避,而是通过深入的观察和理解,最终达到真正的解脱。这种智慧对于现代人的生活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值得我们深入思考和实践。


“157.相应部14相应31经 正觉前经(白话佛经)解说” 的相关文章

1.相应部3相应1经 年轻经(白话佛经)解说

如是我闻。一时,世尊住舍卫城祇树给孤独园。那时,拘萨罗国王波斯匿来到世尊处。来到后,与世尊互相问候。寒暄已毕,坐在一旁。坐在一旁的拘萨罗国王波斯匿对世尊如是说:"乔达摩先生也自称已证得无上正等正觉吗?""大王,若有人如实所言'已证得无上正等正觉',那就是...

4.相应部3相应4经 可爱经(白话佛经)解说

舍卫城缘起。坐在一旁的拘萨罗国波斯匿王对世尊说道:"尊者,当我独处静坐时,心中生起这样的思考:'对谁来说自己是可爱的,对谁来说自己是不可爱的?'尊者,我想到:'凡是身体行为不善、语言行为不善、心意行为不善的人,对他们来说,自己是不可爱的。即使他们会这样说:'...

5.相应部3相应5经 自我保护经(白话佛经)解说

这是在舍卫城所说的。憍萨罗国波斯匿王坐在一旁,对世尊说道:"尊者,当我独处静坐时,心中生起这样的想法:'谁是自我受保护的?谁是自我不受保护的?'尊者,我想到:'凡是身行不善、语行不善、意行不善的人,他们的自我是不受保护的。即使他们有象兵、马兵、车兵或步兵保护,他们的...

7.相应部3相应7经 审判经(白话佛经)解说

起源于舍卫城。拘萨罗国王波斯匿坐在一旁,对世尊说道:"尊者,我在这里坐在审判席上,看到刹帝利大族、婆罗门大族和居士大族的人们,他们富有、大富、巨富,拥有大量的金银、大量的财物和用品、大量的财富和谷物,却因为欲望、由于欲望、以欲望为理由而故意说谎。尊者,我因此想到:'我已经受够了审判...

8.相应部3相应8经 摩利迦经(白话佛经)解说

[这是]起源于舍卫城的[经]。那时,憍萨罗国王波斯匿与王后摩利迦一起在宫殿顶层。于是,憍萨罗国王波斯匿对王后摩利迦说:"摩利迦,对你来说,有没有比自己更爱的人?"[摩利迦回答说:]"大王,对我来说,没有比自己更爱的人。那么,大王,对您来说,有没有比自己更爱的人呢?&qu...

10.相应部3相应10经 束缚经(白话佛经)解说

当时,拘萨罗国的波斯匿王下令捆绑了许多人,有的用绳子,有的用铁链,有的用锁链。这时,许多比丘在上午穿好衣服,拿着钵和外衣,进入舍卫城托钵。在舍卫城托钵完毕,饭后返回时,他们来到世尊所在之处。到达后,向世尊致敬,然后坐在一旁。坐好后,这些比丘对世尊说:"尊者,在这里,拘萨罗国的波斯匿王下令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