杂阿含534经到536经

杂阿含534经


我是这样听说的:  

有一段时间,佛陀住在舍卫国。……(中间内容省略)……后来佛陀告诉众比丘:  

「这个众生啊,在过去世的时候,曾在舍卫国的迦叶佛的教法中出家为比丘,但他喜欢挑起争论,在僧众中制造纷争,搬弄是非,导致大家不能和睦共处。原先住在这里的比丘因为厌恶而离开,新来的比丘也不愿再来。由于这个罪业,他已经在地狱中承受了无量的痛苦。地狱的罪报受完后,剩余业力让他投生为现在这个身形,继续承受这样的苦楚。  

比丘们!正如大目犍连所亲眼见到的,这一切真实不虚,你们应当牢记心中。」  

佛陀说完这部经后,众比丘听闻佛陀的教诲,都欢喜地信受奉行。


杂阿含535经


我是这样听说的:  

有一段时间,佛陀住在舍卫国的祇树给孤独园。  

那时,尊者阿那律住在松林精舍。  

而尊者大目犍连则住在跋祇聚落的失收摩罗山,那是一个充满恐怖、密林丛生、野兽出没的地方。  

当时,尊者阿那律独自在静处禅坐思惟,心中这样想:  

「有一种唯一的道路,能让众生清净,脱离忧愁、悲伤、烦恼和痛苦,获得真如法性,这就是四念处。具体是哪四种呢?就是观身如身念处、观受如受念处、观心如心念处、观法如法念处。  

如果远离四念处,就是远离贤圣之法;远离贤圣之法,就是远离圣道;远离圣道,就是远离甘露法;远离甘露法,就不能解脱生、老、病、死、忧、悲、烦恼、痛苦。  

反之,如果对四念处有信心和欢喜心,就是对圣法有信心和欢喜心;对圣法有信心和欢喜心,就是对圣道有信心和欢喜心;对圣道有信心和欢喜心,就是对甘露法有信心和欢喜心;对甘露法有信心和欢喜心,就能解脱生、老、病、死、忧、悲、烦恼、痛苦。」  

这时,尊者大目犍连以神通力感知到尊者阿那律心中的念头,就像大力士弯曲和伸直手臂那么快,从跋祇聚落的失收摩罗山恐怖密林野兽之处消失,瞬间出现在舍卫城松林精舍的尊者阿那律面前,对阿那律说:  

「你独自在静处禅坐思惟,心中这样想:『有一种唯一的道路,能让众生清净,脱离生、老、病、死、忧、悲、苦、恼,获得真如法性,这就是四念处。具体是哪四种呢?就是观身如身念处、观受如受念处、观心如心念处、观法如法念处。如果对四念处不欢喜,就是对贤圣之法不欢喜;对圣法不欢喜,就是对圣道不欢喜;对圣道不欢喜,就是对甘露法也不欢喜;对甘露法不欢喜,就不能解脱生、老、病、死、忧、悲、烦恼、痛苦。如果对四念处有信心和欢喜心,就欢喜贤圣之法;欢喜贤圣之法,就欢喜圣道;欢喜圣道,就能获得甘露法;获得甘露法,就能解脱生、老、病、死、忧、悲、烦恼、痛苦。』是这样吗?」  

尊者阿那律回答尊者大目犍连说:「是的,正是这样。」  

尊者大目犍连问尊者阿那律:「那怎样才叫做乐于修习四念处呢?」  

阿那律回答:「尊者大目犍连!如果比丘在观身如身念处时,心专注于身体,安住于正念,调伏烦恼,止息妄念,达到寂静,一心精进修行;同样地,在观受、观心、观法念处时,也安住于正念,调伏、止息、寂静,一心增上修行。尊者大目犍连!这就叫做比丘乐于修习四念处。」  

说完后,尊者大目犍连即刻进入三昧定境,以神通力从舍卫国松林精舍消失,返回到跋祇聚落失收摩罗山的恐怖密林野兽住处。


杂阿含536经


我是这样听说的:  

有一段时间,佛陀住在舍卫国的祇树给孤独园。……(中间内容省略)……后来尊者大目犍连问尊者阿那律:  

「怎样叫做对四念处进行修习和多修习呢?」  

尊者阿那律告诉尊者大目犍连:  

「如果比丘对于内在的身体生起厌离的想法,对于内在的身体也生起不厌离的想法,同时放下厌离和不厌离两种执著,保持正念和正知。  

如同观察内在身体一样,这样观察外在身体、内外身体;观察内在感受、外在感受、内外感受;观察内在心念、外在心念、内外心念;观察内在法尘、外在法尘、内外法尘,生起厌离想,生起不厌离想,同时放下厌离和不厌离两种执著,安住于正念和正知。  

尊者大目犍连!这就是叫做对四念处进行修习和多修习。」  

随后,尊者大目犍连立即进入三昧定境,从舍卫国松林精舍,以三昧神通力,如同大力士弯曲伸直手臂那么短暂的时间,就回到了跋祇聚落失收摩罗山的恐怖密林野兽住处。


文言文原文


杂阿含534经[正闻本1609经/佛光本533经](目犍连相应/杂因诵/弟子记说)

  如是我闻:

  一时,佛住舍卫国。……乃至佛告诸比丘:

  「此众生者,过去世时,于此舍卫国迦叶佛法中,出家作比丘,好起诤讼,斗乱众僧,作诸口舌,令不和合,先住比丘厌恶舍去,未来者不来,缘斯罪故,已地狱中受无量苦。地狱余罪,今得此身,续受斯苦。

  诸比丘!如大目揵连所见,真实不异,当受持之。」

  佛说此经已,诸比丘闻佛所说,欢喜奉行。


杂阿含535经[正闻本1610经/佛光本534经](阿那律相应/杂因诵/弟子记说)

  如是我闻:

  一时,佛住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

  尔时,尊者阿那律住松林精舍。

  时,尊者大目犍连住跋祇聚落失收摩罗山恐怖稠林禽兽之处。

  时,尊者阿那律独一静处,禅思思惟,作是念:

  「有一乘道,净众生,离忧、悲、恼、苦,得真如法,所谓四念处,何等为四?身身观念处,受、心、法法观念处。

  若于四念处远离者,于贤圣法远离;于贤圣法远离者,于圣道远离;圣道远离者,于甘露法远离;甘露法远离者,则不能脱生、老、病、死、忧、悲、恼、苦。

  若于四念处信乐者,于圣法信乐;圣法信乐者,于圣道信乐;圣道信乐者,于甘露法信乐;甘露法信乐者,得脱生、老、病、死、忧、悲、恼、苦。」

  尔时,尊者大目揵连知尊者阿那律心之所念,如力士屈伸臂顷,以神通力,于跋祇聚落失收摩罗山恐怖稠林禽兽之处没,至舍卫城松林精舍尊者阿那律前现,语阿那律言:

  「汝独一静处,禅思思惟,作是念:『有一乘道,令众生清净,离生、老、病、死、忧、悲、苦、恼,得真如法,所谓四念处,何等为四?身身观念处,受、心、法法观念处,若于四念处不乐者,于贤圣法不乐;圣法不乐者,于圣道不乐;不乐圣道者,于甘露法亦不乐;不乐甘露法者,则不能脱生、老、病、死、忧、悲、恼、苦,若于四念处信乐者,乐贤圣法;乐贤圣法者,乐于圣道;乐圣道者,得甘露法;得甘露法者,得脱生、老、病、死、忧、悲、恼、苦。』耶?」

  尊者阿那律语尊者大目揵连言:「如是,如是。」

  尊者大目犍连语尊者阿那律言:「云何名为乐四念处?」

  「尊者大目犍连!若比丘身身观念处,心缘身,正念住,调伏、止息、寂静,一心增进;如是受、心、法念处正念住,调伏、止息、寂静,一心增进,尊者大目犍连!是名比丘乐四念处。」

  时,尊者大目犍连即如其像三昧正受,从舍卫国松林精舍{门}[没],还至跋祇聚落失收摩罗山恐怖稠林禽兽之处。


杂阿含536经[正闻本1611经/佛光本535经](阿那律相应/杂因诵/弟子记说)

  如是我闻:

  一时,佛住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乃至尊者大目犍连问尊者阿那律:

  「云何名为四念处修习、多修习?」

  尊者阿那律语尊者大目犍连言:

  「若比丘于内身起厌离想,于内身起不厌离想,厌离、不厌离俱舍想,正念、正知。

  如内身,如是,外身、内外身;内受、外受、内外受;内心、外心、内外心;内法、外法、内外法作厌离想,不厌离想,厌离、不厌离俱舍想,住正念、正知。

  如是,尊者大目犍连!是名四念处修习、多修习。」

  时,尊者大目犍连,即入三昧,从舍卫国松林精舍,入三昧神通力,如力士屈申臂顷,还到跋祇聚落失收摩罗山恐怖稠林禽兽住处。


“杂阿含534经到536经” 的相关文章

杂阿含3经

杂阿含3经[正闻本6经/佛光本3经](阴相应/五阴诵/修多罗)这是我亲耳听到的:有一次,佛陀住在舍卫国的祇树林给孤独园。那时,世尊(佛陀的尊称)对众多比丘(佛教僧侣)说:"对于色(物质形态),如果不了解它,不明白它的本质,不能断除对它的执着,不能远离对它的欲望,那么就无法断除痛苦。同样地,...

杂阿含4经

杂阿含4经[正闻本7经/佛光本4经](阴相应/五阴诵/修多罗)这是我亲耳听到的:有一次,佛陀住在舍卫国的祇树林给孤独园。那时,世尊(佛陀的尊称)对众多比丘(佛教僧侣)说:"对于色(物质形态),如果不了解它,不明白它的本质,不能断除对它的执着,不能远离对它的欲望,心灵就无法获得解脱。这样的人...

杂阿含5经

杂阿含5经[正闻本8经/佛光本5经](阴相应/五阴诵/修多罗)这是我亲耳听到的:有一次,佛陀住在舍卫国的祇树林给孤独园。那时,世尊(佛陀的尊称)对众多比丘(佛教僧侣)说:"对色(物质形态)有爱好和喜悦的人,实际上是在爱好和喜悦苦;对苦有爱好和喜悦的人,就无法从苦中解脱出来,也无法明白苦的本...

杂阿含7经

杂阿含7经[正闻本10经/佛光本7经](阴相应/五阴诵/修多罗)这是我亲耳听到的:有一次,佛陀住在舍卫国的祇树给孤独园。那时,世尊(佛陀的尊称)对众多比丘(佛教僧侣)说:"对色(物质形态)有爱好和喜悦的人,实际上是在爱好和喜悦苦;对苦有爱好和喜悦的人,就无法从苦中解脱出来。同样地,对受(感...

杂阿含8经

杂阿含8经[正闻本11-14经/佛光本8经](阴相应/五阴诵/修多罗)这是我亲耳听到的:有一次,佛陀住在舍卫国的祇树给孤独园。那时,世尊(佛陀的尊称)对众多比丘(佛教僧侣)说:"过去的色(物质形态)是无常的(无常解释:一切事物都在不断变化,没有永恒不变的存在),未来的色也是无常的,更何况现...

杂阿含15经

杂阿含15经[正闻本21经/佛光本15经](阴相应/五阴诵/修多罗)这是我所听到的:有一次,佛陀住在舍卫国的祇树给孤独园。那时,有一位比丘来到佛陀面前,向佛陀行礼后,站在一旁,对佛陀说:"太好了!世尊(世尊解释:为世间所尊重者之意,亦指世界中之最尊者,这里指佛陀)!请您为我简要地讲解佛法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