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 证悟成佛的因缘和固定规律【长部14经/大本经(大品[第二])】解析(3)
向世尊、阿罗汉、正等正觉者致敬。
【关于前生的讨论】
如是我闻。一时,世尊住舍卫城祇树给孤独园迦梨园中。当时,众多比丘在午餐后从托钵返回,集聚在迦梨圆形讲堂中,谈论关于前生的法义:"如是前生,如是前生。"
世尊以清净超人的天耳闻知了这些比丘的谈话。于是世尊从座起,往迦梨圆形讲堂走去。到达后,坐在准备好的座位上,坐定后问比丘们:"比丘们,你们现在聚集谈论什么?刚才的谈话谈到哪里?"
那些比丘回答说:"世尊,我们在午餐后从托钵返回,集聚在迦梨圆形讲堂中,谈论关于前生的法义:'如是前生,如是前生。'这就是我们谈到一半时,世尊到来。"
"比丘们,你们想听一个关于前生的法义开示吗?""世尊,现在正是时候;善逝,现在正是时候。请世尊为比丘们说关于前生的法义开示,比丘们听后会牢记在心。""那么比丘们,仔细听,好好思维,我要说了。""是的,世尊。"那些比丘回答世尊。世尊如是说:
"比丘们,从现在往前数九十一劫时,毗婆尸世尊、阿罗汉、正等正觉者出现于世。比丘们,从现在往前数三十一劫时,尸弃世尊、阿罗汉、正等正觉者出现于世。比丘们,就在那同一个三十一劫中,毗舍浮世尊、阿罗汉、正等正觉者出现于世。比丘们,就在这现在的贤劫中,拘楼孙世尊、阿罗汉、正等正觉者出现于世。比丘们,就在这现在的贤劫中,拘那含世尊、阿罗汉、正等正觉者出现于世。比丘们,就在这现在的贤劫中,迦叶世尊、阿罗汉、正等正觉者出现于世。比丘们,就在这现在的贤劫中,我现在作为阿罗汉、正等正觉者出现于世。
"比丘们,毗婆尸世尊、阿罗汉、正等正觉者生于刹帝利种,出生于刹帝利家。尸弃世尊、阿罗汉、正等正觉者生于刹帝利种,出生于刹帝利家。毗舍浮世尊、阿罗汉、正等正觉者生于刹帝利种,出生于刹帝利家。拘楼孙世尊、阿罗汉、正等正觉者生于婆罗门种,出生于婆罗门家。拘那含世尊、阿罗汉、正等正觉者生于婆罗门种,出生于婆罗门家。迦叶世尊、阿罗汉、正等正觉者生于婆罗门种,出生于婆罗门家。比丘们,我现在作为阿罗汉、正等正觉者生于刹帝利种,出生于刹帝利家。
"比丘们,毗婆尸世尊、阿罗汉、正等正觉者属于贡唐若姓。尸弃世尊、阿罗汉、正等正觉者属于贡唐若姓。毗舍浮世尊、阿罗汉、正等正觉者属于贡唐若姓。拘楼孙世尊、阿罗汉、正等正觉者属于迦叶姓。拘那含世尊、阿罗汉、正等正觉者属于迦叶姓。迦叶世尊、阿罗汉、正等正觉者属于迦叶姓。比丘们,我现在作为阿罗汉、正等正觉者属于乔达摩姓。
"比丘们,毗婆尸世尊、阿罗汉、正等正觉者的寿命是八万岁。尸弃世尊、阿罗汉、正等正觉者的寿命是七万岁。毗舍浮世尊、阿罗汉、正等正觉者的寿命是六万岁。拘楼孙世尊、阿罗汉、正等正觉者的寿命是四万岁。拘那含世尊、阿罗汉、正等正觉者的寿命是三万岁。迦叶世尊、阿罗汉、正等正觉者的寿命是二万岁。比丘们,我现在的寿命很短,很有限,短暂易逝,长寿的人活一百岁或稍多一点。
"比丘们,毗婆尸世尊、阿罗汉、正等正觉者在波吒利树下证悟。尸弃世尊、阿罗汉、正等正觉者在分陀利树下证悟。毗舍浮世尊、阿罗汉、正等正觉者在沙罗树下证悟。拘楼孙世尊、阿罗汉、正等正觉者在尸利沙树下证悟。拘那含世尊、阿罗汉、正等正觉者在优昙婆罗树下证悟。迦叶世尊、阿罗汉、正等正觉者在尼拘律树下证悟。比丘们,我现在作为阿罗汉、正等正觉者在菩提树下证悟。
"比丘们,毗婆尸世尊、阿罗汉、正等正觉者有两位主要弟子,名叫坎达和提沙,是最胜的贤侣。尸弃世尊、阿罗汉、正等正觉者有两位主要弟子,名叫阿毗浮和三婆瓦,是最胜的贤侣。毗舍浮世尊、阿罗汉、正等正觉者有两位主要弟子,名叫输那和郁多罗,是最胜的贤侣。拘楼孙世尊、阿罗汉、正等正觉者有两位主要弟子,名叫毗头和桑尸瓦,是最胜的贤侣。拘那含世尊、阿罗汉、正等正觉者有两位主要弟子,名叫毗耶输和郁多罗,是最胜的贤侣。迦叶世尊、阿罗汉、正等正觉者有两位主要弟子,名叫提沙和婆罗豆婆遮,是最胜的贤侣。比丘们,我现在有舍利弗和目犍连两位主要弟子,是最胜的贤侣。
"比丘们,毗婆尸世尊、阿罗汉、正等正觉者有三次弟子集会。一次集会有六十八万比丘,一次集会有十万比丘,一次集会有八万比丘。毗婆尸世尊、阿罗汉、正等正觉者的这三次弟子集会都是由漏尽者组成。
尸弃世尊、阿罗汉、正等正觉者也有三次弟子集会。一次集会有十万比丘,一次集会有八万比丘,一次集会有七万比丘。尸弃世尊、阿罗汉、正等正觉者的这三次弟子集会都是由漏尽者组成。
"毗舍浮世尊、阿罗汉、正等正觉者有三次弟子集会。一次集会有八万比丘,一次集会有七万比丘,一次集会有六万比丘。毗舍浮世尊、阿罗汉、正等正觉者的这三次弟子集会都是由漏尽者组成。
拘楼孙世尊、阿罗汉、正等正觉者有一次弟子集会,有四万比丘。拘楼孙世尊、阿罗汉、正等正觉者的这一次弟子集会是由漏尽者组成。
拘那含世尊、阿罗汉、正等正觉者有一次弟子集会,有三万比丘。拘那含世尊、阿罗汉、正等正觉者的这一次弟子集会是由漏尽者组成。
迦叶世尊、阿罗汉、正等正觉者有一次弟子集会,有二万比丘。迦叶世尊、阿罗汉、正等正觉者的这一次弟子集会是由漏尽者组成。
比丘们,我现在有一次弟子集会,有一千二百五十比丘。我的这一次弟子集会是由漏尽者组成。
"比丘们,毗婆尸世尊、阿罗汉、正等正觉者有一位名叫阿输克的比丘为侍者,是最主要的侍者。尸弃世尊、阿罗汉、正等正觉者有一位名叫克玛卡拉的比丘为侍者,是最主要的侍者。毗舍浮世尊、阿罗汉、正等正觉者有一位名叫优波扇多的比丘为侍者,是最主要的侍者。拘楼孙世尊、阿罗汉、正等正觉者有一位名叫部提及的比丘为侍者,是最主要的侍者。拘那含世尊、阿罗汉、正等正觉者有一位名叫索提基的比丘为侍者,是最主要的侍者。迦叶世尊、阿罗汉、正等正觉者有一位名叫萨婆密多的比丘为侍者,是最主要的侍者。比丘们,我现在有阿难比丘为侍者,是最主要的侍者。
"比丘们,毗婆尸世尊、阿罗汉、正等正觉者的父亲是槃头摩王,母亲是槃头摩提王后。槃头摩王统治的王城名叫槃头摩提。
尸弃世尊、阿罗汉、正等正觉者的父亲是阿鲁那王,母亲是婆波瓦提王后。阿鲁那王统治的王城名叫阿鲁那瓦提。
毗舍浮世尊、阿罗汉、正等正觉者的父亲是须波提多王,母亲是瓦沙瓦提王后。须波提多王统治的王城名叫阿诺玛。
拘楼孙世尊、阿罗汉、正等正觉者的父亲是阿耆达多婆罗门,母亲是毘舍佉婆罗门女。当时有一位国王名叫克玛,克玛王统治的王城名叫克玛瓦提。
拘那含世尊、阿罗汉、正等正觉者的父亲是耶若达多婆罗门,母亲是郁多罗婆罗门女。当时有一位国王名叫索波,索波王统治的王城名叫索波瓦提。
迦叶世尊、阿罗汉、正等正觉者的父亲是梵摩达多婆罗门,母亲是陀那瓦提婆罗门女。当时有一位国王名叫基基,基基王统治的王城是波罗奈城。
比丘们,我现在的父亲是净饭王,母亲是摩耶夫人,王城是迦毘罗卫城。"
这就是世尊所说。说完之后,善逝从座而起,回到精舍。
世尊离开不久,那些比丘之间产生了这样的讨论:"诸友,真是稀有!诸友,真是未曾有!如来具有如此大神通力、大威力。他能记得过去已般涅槃、已断除戏论、已断除轮回、已超越一切苦的诸佛的出身、名字、种姓、寿命长短、上首弟子对、弟子集会。他说:'那些世尊是如此出身,如此名字,如此种姓,如此戒行,如此法,如此智慧,如此住处,如此解脱。'"
"诸友,是否这法界唯有如来能够完全通达,因为通达这法界,所以如来能够记得过去已般涅槃、已断除戏论、已断除轮回、已超越一切苦的诸佛的出身、名字、种姓、寿命长短、上首弟子对、弟子集会:'那些世尊是如此出身,如此名字,如此种姓,如此戒行,如此法,如此智慧,如此住处,如此解脱'?还是诸天告诉如来这些事情,所以如来能够记得这一切?"当时比丘们的讨论进行到这里。
傍晚时分,世尊从禅定中起来,往迦梨圆形讲堂走去。到达后,坐在准备好的座位上。坐定后,世尊问比丘们:"比丘们,你们现在聚集谈论什么?刚才的谈话谈到哪里?"
那些比丘回答说:"世尊,您离开后不久,我们之间产生了这样的讨论:'诸友,真是稀有!诸友,真是未曾有!如来具有如此大神通力、大威力。他能记得过去已般涅槃、已断除戏论、已断除轮回、已超越一切苦的诸佛的出身、名字、种姓、寿命长短、上首弟子对、弟子集会。他说:那些世尊是如此出身,如此名字,如此种姓,如此戒行,如此法,如此智慧,如此住处,如此解脱。'
诸友,是否这法界唯有如来能够完全通达,因为通达这法界,所以如来能够记得过去已般涅槃、已断除戏论、已断除轮回、已超越一切苦的诸佛的出身、名字、种姓、寿命长短、上首弟子对、弟子集会:'那些世尊是如此出身,如此名字,如此种姓,如此戒行,如此法,如此智慧,如此住处,如此解脱'?还是诸天告诉如来这些事情,所以如来能够记得这一切?这就是我们讨论到一半时,世尊到来。"
"比丘们,这法界确实是如来能够完全通达,因为通达这法界,所以如来能够记得过去已般涅槃、已断除戏论、已断除轮回、已超越一切苦的诸佛的出身、名字、种姓、寿命长短、上首弟子对、弟子集会:'那些世尊是如此出身,如此名字,如此种姓,如此戒行,如此法,如此智慧,如此住处,如此解脱。'
诸天也确实告诉如来这些事情,所以如来能够记得过去已般涅槃、已断除戏论、已断除轮回、已超越一切苦的诸佛的出身、名字、种姓、寿命长短、上首弟子对、弟子集会:'那些世尊是如此出身,如此名字,如此种姓,如此戒行,如此法,如此智慧,如此住处,如此解脱。'"
"比丘们,你们想要听更多关于前生的法义开示吗?"
"世尊,现在正是时候;善逝,现在正是时候。请世尊为我们说更多关于前生的法义开示,比丘们听后会牢记在心。"
"那么比丘们,仔细听,好好思维,我要说了。"
"是的,世尊。"那些比丘回答世尊。世尊如是说:
"比丘们,从现在往前数九十一劫时,毗婆尸世尊、阿罗汉、正等正觉者出现于世。比丘们,毗婆尸世尊、阿罗汉、正等正觉者生于刹帝利种,出生于刹帝利家。比丘们,毗婆尸世尊、阿罗汉、正等正觉者属于贡唐若姓。比丘们,毗婆尸世尊、阿罗汉、正等正觉者的寿命是八万岁。比丘们,毗婆尸世尊、阿罗汉、正等正觉者在波吒利树下证悟。比丘们,毗婆尸世尊、阿罗汉、正等正觉者有两位主要弟子,名叫坎达和提沙,是最胜的贤侣。比丘们,毗婆尸世尊、阿罗汉、正等正觉者有三次弟子集会。一次集会有六十八万比丘,一次集会有十万比丘,一次集会有八万比丘。比丘们,毗婆尸世尊、阿罗汉、正等正觉者的这三次弟子集会都是由漏尽者组成。比丘们,毗婆尸世尊、阿罗汉、正等正觉者有一位名叫阿输克的比丘为侍者,是最主要的侍者。比丘们,毗婆尸世尊、阿罗汉、正等正觉者的父亲是槃头摩王,母亲是槃头摩提王后。槃头摩王统治的王城名叫槃头摩提。
【菩萨的本性】
"比丘们,当时毗婆尸菩萨正念正知地从兜率天下降,进入母胎。这是法的常规。
"比丘们,这是法的常规:当菩萨从兜率天下降,进入母胎时,在包括天神、魔罗、梵天的世界中,在包括沙门、婆罗门、天人、人类的众生中,会出现无量广大的光明,超越诸天的天威。即使在那些黑暗、幽暗、无光明的世界边际处,那里连威力广大、神通广大的日月都无法照耀到,也会出现无量广大的光明,超越诸天的天威。那里的众生也能借此光明彼此看见:'原来这里还有其他众生存在啊!'这个千世界也会震动、摇动、激烈震动。会出现无量广大的光明,超越诸天的天威。这是法的常规。
"比丘们,这是法的常规:当菩萨进入母胎时,有四位天子来到四方守护,说:'不要让任何人或非人伤害菩萨或菩萨的母亲。'这是法的常规。
"比丘们,这是法的常规:当菩萨进入母胎时,菩萨的母亲自然会持守戒律,远离杀生、偷盗、邪淫、妄语、饮酒。这是法的常规。
"比丘们,这是法的常规:当菩萨进入母胎时,菩萨的母亲对任何男子都不会生起欲念,任何贪欲的男子也不能侵犯菩萨的母亲。这是法的常规。
"比丘们,这是法的常规:当菩萨进入母胎时,菩萨的母亲能够获得五种欲乐,她以这五种欲乐自娱自乐。这是法的常规。
"比丘们,这是法的常规:当菩萨进入母胎时,菩萨的母亲不会有任何疾病,她感到愉悦,身体无疲倦,她能够透过胎盘看见完整无缺的菩萨。比丘们,就像有人拿着一颗美丽、上等、八面、精工琢磨、清澈、明亮、完美无瑕的琉璃珠,在其中穿着蓝色、黄色、红色、白色或褐色的线,一个具有眼力的人拿在手中观察:'这是一颗美丽、上等、八面、精工琢磨、清澈、明亮、完美无瑕的琉璃珠,其中穿着蓝色、黄色、红色、白色或褐色的线。'同样地,比丘们,当菩萨进入母胎时,菩萨的母亲不会有任何疾病,她感到愉悦,身体无疲倦,她能够透过胎盘看见完整无缺的菩萨。这是法的常规。
"比丘们,这是法的常规:菩萨出生七天后,菩萨的母亲就会去世,转生到兜率天。这是法的常规。
"比丘们,这是法的常规:其他妇女怀胎九个月或十个月才生产,但菩萨的母亲却是怀胎整整十个月才生产。这是法的常规。
"比丘们,这是法性:其他妇女都是坐着或躺着生产,但是菩萨的母亲不是这样生产菩萨的。菩萨的母亲是站立着生产菩萨的。这是其中的法性。
"比丘们,这是法性:当菩萨从母胎中出生时,天神们先接着他,然后才是人类。这是其中的法性。
"比丘们,这是法性:当菩萨从母胎中出生时,菩萨还未触地,四位天子就接住他,站在母亲面前说:'王后请欢喜,您生下了一位具大威德的儿子。'这是其中的法性。
"比丘们,这是法性:当菩萨从母胎中出生时,他出生时清净无垢,不沾水、不沾粘液、不沾血液、不沾任何污秽,纯净清洁。比丘们,就像宝珠放在迦尸布上,宝珠不会污染迦尸布,迦尸布也不会污染宝珠。为什么呢?因为两者都清净。同样地,比丘们,当菩萨从母胎中出生时,他出生时清净无垢,不沾水、不沾粘液、不沾血液、不沾任何污秽,纯净清洁。这是其中的法性。
"比丘们,这是法性:当菩萨从母胎中出生时,从虚空中降下两道水流 一冷一热,为菩萨和他的母亲沐浴。这是其中的法性。
"比丘们,这是法性:菩萨刚出生时,双足平稳站立,面向北方迈出七步,在白伞盖的遮蔽下,环顾四方,并以雄壮的声音说道:'我是世间最尊贵的,我是世间最长者,我是世间最殊胜的。这是我最后一生,不再有来生。'这是其中的法性。
"比丘们,这是法性:当菩萨从母胎中出生时,在包含天神、魔罗、梵天、沙门婆罗门的世界中,以及天人世界中,出现了无量殊胜的光明,超越了天神们的威力。即使在那些黑暗、深邃、无光的世界中,那里连如此威力的日月都无法照耀的地方,也出现了无量殊胜的光明,超越了天神们的威力。生在那里的众生也因这光明而能互相看见,说道:'原来这里还有其他众生啊!'这个千世界震动、摇晃、颤动,出现了无量殊胜的光明,超越了天神们的威力。这是其中的法性。
"比丘们,当毗婆尸王子出生时,有人向班头摩王报告说:'陛下,王子已出生,请陛下来看。'比丘们,班头摩王见到毗婆尸王子后,便召集相师婆罗门说:'请诸位相师婆罗门看看王子。'比丘们,相师婆罗门见到毗婆尸王子后,对班头摩王说:'陛下请欢喜,您得到了一位具大威德的儿子。陛下有福了,大王有大收获了,在您的家族中生下这样的儿子。大王,这位王子具有三十二大人相,具有这些相好的大人只有二种去向,别无其他。
如果他居家生活,将成为转轮圣王,以正法统治,成为正法之王,统领四方,使国土安定,具足七宝。他将拥有这七宝:即轮宝、象宝、马宝、摩尼宝、女宝、居士宝,第七为主兵宝。他将有超过一千个儿子,都是勇猛、英武,能摧毁敌军。他将以非暴力、非武力、以正法统治这四海之内的大地。如果他出家,将成为阿罗汉、正等正觉,在世间揭开覆盖。
"大王,这位王子具有哪些三十二大人相,使具有这些相好的大人只有二种去向,别无其他?若居家,必成为转轮圣王,以正法统治,成为正法之王,统领四方,使国土安定,具足七宝。他将拥有这七宝:即轮宝、象宝、马宝、摩尼宝、女宝、居士宝,第七为主兵宝。他将有超过一千个儿子,都是勇猛、英武,能摧毁敌军。他将以非暴力、非武力、以正法统治这四海之内的大地。如果出家,将成为阿罗汉、正等正觉,在世间揭开覆盖。
'大王,这位王子足下平坦,这是大人之相。他的足底生有千辐轮相,具足轮缘和轮毂,圆满具足一切特征。这是大人之相。
他有长足跟...
他有长手指...
他手足柔软...
他手足有网缦...
他足踝高起...
他小腿如羚羊...
他能站立不弯腰用双手触摸膝盖...
他阴藏密覆...
他身金色,皮肤如黄金...
他皮肤细滑,尘垢不着身...
他毛孔一一生一毛...
他身毛上靡,毛色深蓝如螺髻,向右旋...
他身体挺直如梵天...
他七处圆满...
他上身如狮子...
他双肩之间充满...
他身长宽相等如尼拘律树...
他肩圆满...
他味觉极敏锐...
他颌如狮子...
他有四十齿...
他齿齐平...
他齿无缝隙...
他犬齿洁白...
他舌广长...
他梵音悦耳如迦陵频伽鸟...
他眼深蓝...
他眼睫如牛王...
他眉间生白毫,柔软如棉...
他头顶有肉髻,这是大人之相。
'大王,这就是王子所具有的三十二大人相,具有这些相好的大人只有二种去向,别无其他。若居家,必成为转轮圣王,以正法统治,成为正法之王,统领四方,使国土安定,具足七宝。他将拥有这七宝:即轮宝、象宝、马宝、摩尼宝、女宝、居士宝,第七为主兵宝。他将有超过一千个儿子,都是勇猛、英武,能摧毁敌军。他将以非暴力、非武力、以正法统治这四海之内的大地。如果出家,将成为阿罗汉、正等正觉,在世间揭开覆盖。'
"比丘们,这时班头摩王赐予相师婆罗门新衣,并满足他们一切所需。然后王为毗婆尸王子安排了乳母,有些给予乳汁,有些为其沐浴,有些抱持,有些担负。王子出生后,日夜都有白伞遮盖,'不要让寒、热、草、尘、露水扰乱他'。毗婆尸王子深受众人喜爱,就像青莲花、红莲花、白莲花为众人所爱一样。他总是被从一个怀抱传到另一个怀抱中。
"比丘们,毗婆尸王子出生后,声音悦耳,语音优美,音调动听,令人喜爱。就像雪山中的迦陵频伽鸟,声音悦耳,语音优美,音调动听,令人喜爱。同样地,毗婆尸王子声音悦耳,语音优美,音调动听,令人喜爱。
"比丘们,毗婆尸王子出生后,由业报所生的天眼出现,使他能在日夜间看见周围一由旬的范围。
"比丘们,毗婆尸王子出生后,目不转睛地观看,如同三十三天的天神。因为'王子目不转睛地观看',所以人们称他为'毗婆尸,毗婆尸'。
"比丘们,当班头摩王在审判庭坐着时,让毗婆尸王子坐在膝上参与判案。比丘们,毗婆尸王子坐在父亲膝上,仔细考虑后作出正确的判决。因为'王子仔细考虑后作出正确的判决',所以人们更加称他为'毗婆尸,毗婆尸'。
"比丘们,然后班头摩王为毗婆尸王子建造了三座宫殿,一座用于雨季,一座用于冬季,一座用于夏季,并为他准备了五种欲乐。比丘们,毗婆尸王子在雨季宫殿中度过四个月,享受着无男性伴奏的音乐,从不下到下层宫殿。"
【第一诵品完】
相关佛教词语的解释:
1. 贤劫中:在经文中提到的“贤劫”是指一个正法的时代,在这个时期内,佛陀会降生并传授佛法。经文中提到的多个佛陀的出现,都是在贤劫中,这表明这个时代是有智慧和觉悟的。
2. 漏尽者:经文中提到的“漏尽者”是指那些已经断除所有烦恼和欲望的人,达到了涅槃的状态。这些人不再受生死轮回的束缚,拥有完全的解脱。
3. 断除戏论:经文中提到的“断除戏论”意味着超越对世俗事物的争论和执着,达到一种内心的宁静与解脱。比丘们讨论佛陀的能力时,体现了对这种超越的理解。
4. 般涅槃:指的是完全的解脱状态,超越生死轮回,达到最终的安宁与智慧。在经文中,佛陀提到自己和其他佛陀的涅槃,强调了这一境界的重要性。
5. 通达这法界:在经文中,佛陀的智慧使他能够“通达这法界”,即完全理解和领悟宇宙的真理和法则,洞察事物的本质和因果关系。
6. 正念正知地从兜率天下降:指的是菩萨在具备清晰的觉知和觉悟的状态下,从兜率天(菩萨的居所)降生到人间,开始其成佛的过程。经文中提到的菩萨降生时的光明和守护,体现了这一过程的神圣性。
7. 兜率天:是佛教中一个天界,通常被认为是菩萨居住的地方,特别是那些即将转世为佛的菩萨。在经文中,菩萨从这里降生,象征着智慧的降临。
8. 法的常规:在经文中提到的“法的常规”是指自然法则或佛法的规律,描述了事物发生和变化的普遍原则,如菩萨降生时的光明和守护等现象。
9. 千世界:经文中提到的“千世界”强调了佛教宇宙观的广阔,指无数个宇宙或世界,展现了佛法的普遍性和无边无际。
10. 五种欲乐:在经文中提到的“五种欲乐”是指人类的五种基本感官享受,包括色(视觉)、声(听觉)、香(嗅觉)、味(味觉)和触(触觉)。这些欲乐通常被视为世俗的享受,强调了对欲望的超越。
11. 迦尸布:在经文中,迦尸布用于包裹佛陀的遗体或供奉佛像,象征着尊贵和纯洁,体现了对佛陀的崇敬。
12. 转轮圣王:经文中提到的“转轮圣王”是指一种理想的统治者,能够以正法治理国家,带来和平与繁荣,通常被视为佛教中的理想王者。
13. 七宝:在经文中提到的七宝是转轮圣王所拥有的七种珍贵的宝物,象征着王权和治理国家的力量,包括轮宝、象宝、马宝、摩尼宝、女宝、居士宝和主兵宝。
1. 轮宝:
象征王权的最高权威
能带领军队征服四方
具有神奇的力量
2. 象宝:
白色神象
能飞行
象征力量和威严
3. 马宝:
白色神马
能飞行
象征速度和力量
4. 摩尼宝:
能发光的神珠
能照亮四方
能带来光明和智慧
5. 女宝:
完美的女性
具有美德和智慧
能辅佐国王治理国家
6. 居士宝:
具有财富和智慧的居士
能提供经济支持
能辅佐国王治理国家
7. 主兵宝:
英勇的将军
能统领军队
能保护国家
这些宝物不仅具有物质价值,更重要的是它们象征着转轮圣王治理国家所需的各种能力和支持。每个宝物都有其特定的功能和象征意义,共同构成了一个理想统治者的完整形象。
14. 三十二大人相:经文中提到的“三十二大人相”是佛教中描述佛陀或大菩萨的三十二种特征,象征其伟大和崇高的品质。
根据经文所述,三十二大人相是佛陀或大菩萨所具有的特殊身体特征,这些特征预示着拥有者要么成为转轮圣王,要么成为佛陀。以下是经文中提到的三十二大人相:
1. 足下平坦:脚底平坦,站立稳固
2. 足底千辐轮相:脚底有如车轮般的纹路,具足轮缘和轮毂
3. 长足跟:脚跟修长优美
4. 长手指:手指修长优雅
5. 手足柔软:手脚柔软细腻
6. 手足有网缦:手足之间有如网状的连接
7. 足踝高起:脚踝突出优美
8. 小腿如羚羊:小腿形状优美如羚羊
9. 站立能触膝:能站立不弯腰用双手触摸膝盖
10. 阴藏密覆:隐密处庄严
11. 身金色:皮肤如黄金般光泽
12. 皮肤细滑:皮肤细腻光滑,尘垢不着
13. 一一毛孔生一毛:毛孔整齐,每个毛孔生一根毛
14. 身毛上靡:身毛向上生长,呈蓝色,右旋
15. 身体挺直:身形如梵天般端正
16. 七处圆满:身体七处丰满圆润
17. 上身如狮子:上半身如狮子般威严
18. 双肩充满:两肩之间充实饱满
19. 身长宽相等:身高与展臂长度相等,如尼拘律树
20. 肩圆满:肩膀圆满
21. 味觉极敏锐:味觉特别灵敏
22. 颌如狮子:下巴如狮子般庄严
23. 四十齿:具有四十颗牙齿
24. 齿齐平:牙齿整齐平等
25. 齿无缝隙:牙齿之间无间隙
26. 犬齿洁白:犬齿洁白明亮
27. 舌广长:舌头宽广修长
28. 梵音悦耳:声音如迦陵频伽鸟般悦耳
29. 眼深蓝:眼睛呈深蓝色
30. 眼睫如牛王:眼睫如牛王般优美
31. 眉间白毫:眉间有柔软如棉的白毫
32. 头顶肉髻:头顶有肉髻
这些相好不仅是外在的特征,也象征着内在的圆满和崇高品质。经文中提到,具有这些相好的人只有两种可能的人生道路:
若居家,将成为转轮圣王
若出家,将成为佛陀
这些特征在佛教传统中被视为觉悟者或伟大领袖的标志。
15. 迦陵频伽鸟:在经文中提到的迦陵频伽鸟是一种神话中的鸟,常被描述为声音悦耳动听,象征着美妙的音乐和崇高的精神境界。
16. 一由旬:在经文中提到的“一由旬”是古印度的长度单位,通常用来描述相对距离,强调佛教宇宙观中的空间。具体长度在不同经典中可能有所不同,通常被视为相当远的距离。
一由旬大约等于:
约8-10英里(约13-16公里)
或约4.5公里(根据某些经典记载)
或约7.2公里(根据另一些经典记载)
一由旬的具体长度在古代印度可能因地区而异
这个单位主要用于描述相对距离,而不是精确测量
在佛教经典中,它更多是象征性的,表示"相当远的距离"
让我为您深入解析这篇佛教经典,并分享一些发人深省的思考:
1. 时间与历史的深邃
经文揭示了佛教对时间维度的独特理解,从九十一劫到现在的贤劫,展现了宇宙时间的宏大叙事
七位佛陀的相继出现,暗示了佛法在时间长河中的永恒性
人类寿命从八万岁逐渐缩短到百岁,反映了佛教对世界变迁的深刻观察
2. 菩萨降生的神圣性
菩萨降生时的种种奇迹(光明、震动、守护等)象征着真理降临人间的神圣性
这些现象不仅是神话描述,更蕴含着深刻的象征意义:
光明代表智慧的普照
震动象征真理对世界的震撼
守护暗示正法的珍贵
3. 三十二相与人生选择
三十二大人相不仅是外在特征,更象征着内在的圆满
两种人生选择(转轮圣王或佛陀)暗示了每个人内在的潜能:
世俗的圆满(转轮圣王)
精神的超越(成佛)
4. 发人深省的启示
每个人都是潜在的菩萨,都具有成佛的可能性
人生的选择不仅关乎现世,更关乎永恒的觉醒
真理的显现往往伴随着光明与震动,提醒我们保持觉知
5. 现代意义
在快节奏的现代生活中,我们是否还能保持对真理的敏感?
面对人生的选择,我们是否能看到超越世俗的可能性?
我们是否能在日常中保持觉知,发现内在的光明?
6. 智慧启示
生命的价值不在于外在的成就,而在于内在的觉醒
每个人都是独特的,都具有实现最高境界的潜能
真理的追求需要勇气和坚持,但回报是永恒的
这段经文不仅讲述了佛陀的故事,更揭示了人类追求真理的永恒主题。它提醒我们:在繁忙的现代生活中,不要忘记内心的光明;在追求物质的同时,不要忽视精神的成长;在面临选择时,要看到超越世俗的可能性。每个人都是潜在的菩萨,都具有觉醒的种子,关键在于我们是否愿意去发现和培育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