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7.相应部7相应12经 优陀夜经(白话佛经)解说

背景:这件事发生在舍卫城。


一天早晨,世尊(佛陀)穿好衣服,拿着钵和袈裟,来到婆罗门优陀夜的住处。优陀夜婆罗门就用米饭装满了世尊的钵。


第二天早晨,世尊又穿好衣服,拿着钵和袈裟,来到优陀夜婆罗门的住处。(中间省略部分内容)


第三天,优陀夜婆罗门再次用米饭装满了世尊的钵,然后对世尊说:"这个沙门乔达摩真是贪得无厌,一再地来。"


世尊回答道(用偈语):


"农夫一再地播种,

天神之王(雨神)一再地降雨。

农夫一再地耕种田地,

国家一再地获得谷物。


乞丐一再地乞讨,

施主一再地布施。

施主一再地布施后,

一再地往生天界。


挤奶者一再地挤奶,

小牛一再地亲近母亲。

愚人一再地疲劳挣扎,

一再地投生(轮回)。


一再地出生又死亡,

一再地被送往墓地。

但得到不再投生之道的人,

具大智慧者不再重复出生。"


听完这番话后,优陀夜婆罗门对世尊说:"太奇妙了,乔达摩先生...(中间省略)...请乔达摩先生接受我为优婆塞(在家弟子),从今以后,我终生归依。"


这篇经文展示了佛陀如何通过日常生活中的例子来解释因果循环和解脱的道理,最终使优陀夜婆罗门皈依佛法。


这篇经文深刻地阐述了生命循环和解脱的哲学,通过日常生活中的例子来传达深奥的佛法智慧。让我们深入解析其中的含义:


1. 重复性和循环:

佛陀用多个例子说明了生命和自然界中普遍存在的重复性。农夫播种、雨水降落、耕种、收获,这些都是自然界的循环。同样,人类活动如乞讨、布施、挤奶等也在不断重复。这些例子揭示了世间万物的循环本质。


2. 因果关系:

每个重复的行为都有其因果。农夫播种导致收获,布施导致往生天界,这些都展示了行为与结果之间的联系。这体现了佛教中的业力概念。


3. 轮回与苦难:

"愚人一再地疲劳挣扎,一再地投生"这句话点明了轮回的本质是苦难。生死轮回被描述为一种疲惫和挣扎,暗示了佛教所说的"生死苦"。


4. 解脱之道:

最后两句话揭示了佛法的核心——解脱。"得到不再投生之道的人,具大智慧者不再重复出生",这表明通过智慧可以超越生死轮回,达到涅槃境界。


5. 教育方法:

佛陀并没有直接指责优陀夜的误解,而是通过生动的比喻来启发他的思考。这种方法既温和又有效,展现了佛陀高超的教育智慧。


深思:


1. 生命的循环性:我们是否意识到自己的生活中也充满了各种重复?这些重复是否给我们带来了困扰或启示?


2. 行为的影响:我们的每一个行为都可能产生深远的影响。我们是否意识到自己日常行为的重要性?


3. 超越循环:佛陀指出,智慧可以帮助我们超越生命的循环。在我们的生活中,是否也存在一些可以通过智慧来打破的不良循环?


4. 教育的艺术:佛陀用生动的比喻来教导,而不是直接批评。这种方法如何启发我们在日常生活中与人交流?


5. 觉醒的过程:优陀夜从误解到顿悟的过程,反映了人类认知的转变。我们是否也经历过类似的认知转变?这些经历如何改变了我们的人生观?


这篇经文不仅仅是一个简单的故事,它是一面镜子,反映了生命的本质和人类的困境。它邀请我们深入思考自己的生活模式,审视我们的行为和思维,并探索通往智慧和解脱的道路。在这个快节奏的现代社会中,这篇古老的经文依然能给我们带来深刻的启示,帮助我们找到内心的平静和生命的真谛。


“37.相应部7相应12经 优陀夜经(白话佛经)解说” 的相关文章

口口相传的奇迹:巴利圣典如何成为佛教史上的传奇

巴利文大藏经,又称巴利圣典,是佛教史上极其重要的一部经典集。想象一下,我们回到2300多年前的印度。佛陀刚刚圆寂,他的弟子们面临一个重大挑战:如何保存和传播佛陀的教导?在那个没有纸张和印刷术的时代,口耳相传成为最可靠的方式。于是,佛陀的弟子们开始背诵和传诵他的教导。这些口口相传的教导,就像一颗智慧的...

2.相应部3相应2经 人经(白话佛经)解说

这是舍卫城的因缘。当时,拘萨罗国的波斯匿王来到世尊所在之处。来到后,向世尊致敬,然后坐在一旁。坐在一旁的波斯匿王对世尊如是说:"尊者,有多少法生起于人内心时,会导致不利、痛苦和不安?"世尊回答说:"大王,有三法生起于人内心时,会导致不利、痛苦和不安。哪三法呢?大王,贪欲...

4.相应部3相应4经 可爱经(白话佛经)解说

舍卫城缘起。坐在一旁的拘萨罗国波斯匿王对世尊说道:"尊者,当我独处静坐时,心中生起这样的思考:'对谁来说自己是可爱的,对谁来说自己是不可爱的?'尊者,我想到:'凡是身体行为不善、语言行为不善、心意行为不善的人,对他们来说,自己是不可爱的。即使他们会这样说:'...

5.相应部3相应5经 自我保护经(白话佛经)解说

这是在舍卫城所说的。憍萨罗国波斯匿王坐在一旁,对世尊说道:"尊者,当我独处静坐时,心中生起这样的想法:'谁是自我受保护的?谁是自我不受保护的?'尊者,我想到:'凡是身行不善、语行不善、意行不善的人,他们的自我是不受保护的。即使他们有象兵、马兵、车兵或步兵保护,他们的...

6.相应部3相应6经 少数经(白话佛经)解说

这是舍卫城的缘起。拘萨罗国王波斯匿坐在一旁,对世尊说道:"尊者,当我独处静坐时,心中生起这样的想法:'在这个世界上,那些获得高贵财富后既不骄傲,也不放逸,不贪恋欲乐,不虐待他人的众生很少。相反,那些获得高贵财富后变得骄傲、放逸、贪恋欲乐,并虐待他人的众生才是大多数。'&qu...

7.相应部3相应7经 审判经(白话佛经)解说

起源于舍卫城。拘萨罗国王波斯匿坐在一旁,对世尊说道:"尊者,我在这里坐在审判席上,看到刹帝利大族、婆罗门大族和居士大族的人们,他们富有、大富、巨富,拥有大量的金银、大量的财物和用品、大量的财富和谷物,却因为欲望、由于欲望、以欲望为理由而故意说谎。尊者,我因此想到:'我已经受够了审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