杂阿含455经到458经

杂阿含455经


我是这样听说的:

有一次,佛陀住在舍卫国的祇树给孤独园。

那时,世尊对比丘们说:


"因为有各种界的缘故,就产生各种触;因为有各种触的缘故,就产生各种想;因为有各种想的缘故,就产生各种欲望;因为有各种欲望的缘故,就产生各种觉知;因为有各种觉知的缘故,就产生各种热恼;因为有各种热恼的缘故,就产生各种追求。


什么是各种界?就是十八界:眼界等直到法界。


怎样因各种界而生各种触?怎样一直到因各种热恼而生各种追求呢?就是:因眼界而生眼触,不是因眼触而生眼界,而是因眼界才生眼触;因眼触而生眼想,不是因眼想而生眼触,而是因眼触才生眼想;因眼想而生眼欲,不是因眼欲而生眼想,而是因眼想才生眼欲;因眼欲而生眼觉,不是因眼觉而生眼欲,而是因眼欲才生眼觉;因眼觉而生眼热,不是因眼热而生眼觉,而是因眼觉才生眼热;因眼热而生眼求,不是因眼求而生眼热,而是因眼热才生眼求。


同样的,耳、鼻、舌、身、意界也是如此,从因意界生意触一直到因意热生意求,都是这样详细说明。


这就是说,比丘们!因各种界而生各种触...一直到因各种热而生各种求;而不是因各种求生各种热...一直到不是因各种触生各种界;而是因各种界生各种触...一直到因各种热生各种求。"


佛说完这部经后,比丘们听了佛的教导,都欢喜奉行。

就像内六入处这样说,外六入处也是这样说。


杂阿含456经


我是这样听说的:

有一次,佛陀住在舍卫国的祇树给孤独园。

那时,世尊对比丘们说:


"有光界、净界、无量空入处界、无量识入处界、无所有入处界、非想非非想入处界,还有灭界。"


这时,有一位比丘从座位上起来,整理衣服,向佛顶礼,合掌对佛说:

"世尊!那光界、净界、无量空入处界、无量识入处界、无所有入处界、非想非非想入处界、灭界,这些界是因什么而能知道的?"


佛告诉比丘:

"那光界,是因黑暗而能知道;净界是因不净而能知道;无量空入处界是因色而能知道;无量识入处界是因空而能知道;无所有入处界是因所有而能知道;非想非非想入处界是因最上有而能知道;灭界是因有身而能知道。"


比丘们又问佛:

"世尊!那光界直到灭界,要用什么正受才能证得?"


佛告诉比丘们:

"那光界、净界、无量空入处界、无量识入处界、无所有入处界,这些界是通过自行正受而证得;非想非非想入处界是通过第一有正受而证得;灭界是通过有身灭正受而证得。"


佛说完这部经后,比丘们听了佛的教导,都欢喜奉行。


杂阿含457经


我是这样听说的:

有一次,佛陀住在舍卫国东园鹿子母讲堂。

那时,世尊在午后从禅定中醒来,在讲堂阴凉处铺座位,在大众面前坐下,说了优陀那偈,告诉比丘们:


"因为界的缘故而生说法,不是无界;因界而生见解,不是无界;因界而生想法,不是无界。因下等界,我说会生下等说法、下等见解、下等想法、下等思维、下等欲望、下等愿望、下等人物、下等作为、下等施设、下等建立、下等部分、下等显示、下等受生。同样的,中等界也是如此;同样的,殊胜界因殊胜界,我说会生殊胜说法、殊胜见解、殊胜想法、殊胜思维、殊胜愿望、殊胜人物、殊胜作为、殊胜施设、殊胜建立、殊胜部分、殊胜显示、殊胜受生。"


这时,有位名叫婆迦利的比丘在佛后面拿扇子为佛扇凉,他问佛说:

"世尊!如果对正等正觉者起不正确的见解,那个见解也是因界而生的吗?"


佛告诉比丘:

"对正等正觉者起不正确的见解,也是因界而生,不是无界。为什么呢?凡夫的界就是无明界,就像我先前所说:因下等界生下等说法、下等见解直到下等受生;中等界...因殊胜界生殊胜说法、殊胜见解直到殊胜受生。"


佛说完这部经后,比丘们听了佛的教导,都欢喜奉行。


杂阿含458经


我是这样听说的:

有一次,佛陀住在舍卫国的祇树给孤独园。

那时,世尊对比丘们说:


"欲想的生起是有原因的,不是无因;嗔恚想、伤害想的生起也是有原因的,不是无因。


什么是欲想生起的原因呢?就是缘于欲界;因为欲界的缘故,就生起欲想、欲望、欲觉、欲热、欲求,愚痴凡夫起欲求后,这些众生就在三处产生邪行,即:身、口、心。因为这样的邪因缘,现世就住于痛苦,有苦、有障碍、有烦恼、有热恼,身坏命终后会生到恶道中,这就是因缘生起欲想。


什么是因缘生起嗔恚想...伤害想呢?就是害界;缘于害界而生害想、害欲、害觉、害热、害求,愚痴凡夫起害求后,这些众生就在三处产生邪行,即:身、口、心。因为这三处邪行的因缘,现世就住于痛苦,有苦、有障碍、有烦恼、有热恼,身坏命终后会生到恶道中,这就是因缘生起害想。


比丘们!如果那些沙门、婆罗门这样安于生存,对危险的想法不求舍离,不觉悟,不吐弃,他们就会现世住于痛苦,有苦、有障碍、有烦恼、有热恼,身坏命终后会生到恶道中。就像城邑、村落不远处有旷野,突然起了大火,那里没有能够灭火的人,应当知道那些在野外的众生都会被火害死,同样的,那些沙门、婆罗门安于生存,生起危险的想法,身坏命终后会生到恶道中。


比丘们!出离想的生起是有原因的,不是无因。


什么是出离想生起的原因呢?就是出离界;缘于出离界而生出离想、出离欲、出离觉、出离热、出离求,也就是说,那智慧者求出离时,众生在三处生起正行,即:身、口、心。他们因这样的正因缘,现世就安乐而住,不苦、不碍、不恼、不热,身坏命终后会生到善道中,这就是因缘生起出离想。


什么是因缘生起不嗔恚...不害想呢?就是不害界;因不害界的缘故而生不害想、不害欲、不害觉、不害热、不害求,那智慧者求不害时,众生在三处正行,即:身、口、心。因为这正因缘的生起,现世就安乐而住,不苦、不碍、不恼、不热,身坏命终后会生到善道中,这就是因缘生起不害想。


如果那些沙门、婆罗门安于生存,生起不害想,不舍离、不觉悟、不吐弃,现世就安乐而住,不苦、不碍、不恼、不热,身坏命终后会生到善道中。就像城邑、村落边有旷野,突然起了大火,有人能用手脚去灭火,应当知道:那些依靠草木生存的众生都不会被伤害,同样的,那些沙门、婆罗门安于生存,生起正确的想法而不舍离、不觉悟、不吐弃,现世就安乐而住,不苦、不碍、不恼、不热,身坏命终后会生到善道中。"


佛说完这部经后,比丘们听了佛的教导,都欢喜奉行。


文言文原文


杂阿含455经[正闻本714-718经/佛光本454经](界相应/杂因诵/修多罗)

  如是我闻:

  一时,佛住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

  尔时,世尊告诸比丘:

  「缘界种种故生种种触;缘种种触生种种想;缘种种想生种种欲;缘种种欲生种种觉;缘种种觉生种种热;缘种种热生种种求。

  云何种种界?谓十八界:眼界……乃至法界。

  云何缘种种界生种种触?云何……乃至缘种种热生种种求?谓:缘眼界生眼触,非缘眼触生眼界,但缘眼界生眼触;{非}缘眼触生眼想,非缘眼想生眼触,但缘眼触生眼想;缘眼想生眼欲,非缘眼欲生眼想,但缘眼想生眼欲;缘眼欲生眼觉,非缘眼觉生眼欲,但缘眼欲生眼觉;缘眼觉生眼热,非缘眼热生眼觉,但缘眼觉生眼热;缘眼热生眼求,非缘眼求生眼热,但缘眼热生眼求。

  如是,耳……鼻……舌……身……意界缘生意触……乃至缘意热生意求,亦如是广说。

  是名,比丘!缘种种界生种种触……乃至缘种种热生种种求;非缘种种求生种种热……乃至非缘种种触生种种界;但缘种种界生种种触……乃至缘种种热生种种求。」

  佛说是经已,诸比丘闻佛所说,欢喜奉行。

  如内六入处,外六入处亦如是说。


杂阿含456经[正闻本719经/佛光本455经](界相应/杂因诵/修多罗)

  如是我闻:

  一时,佛住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

  尔时,世尊告诸比丘:

  「有光界、净界、无量空入处界、无量识入处界、无所有入处界、非想非非想入处界,有灭界。」

  时,有异比丘从座起,整衣服,稽首礼足,合掌白佛言:

  「世尊!彼光界、净界、无量空入处界、无量识入处界、无所有入处界、非想非非想入处界、灭界,如此诸界,何因缘可知?」

  佛告比丘:

  「彼光界者,缘闇故可知;净界[者],缘不净故可知;无量空入处界者,缘色故可知;无量识入处界者,缘{内}[空]故可知;无所有入处界者,缘所有[故]可知;非想非非想入处界者,缘有第一故可知;灭界者,缘有身[故]可知。」

  诸比丘白佛言:

  「世尊!彼光界……乃至灭界,以何正受而得?」

  佛告比丘:

  「彼光界、净界、无量空入处界、无量识入处界、无所有入处界,此诸界于自行正受而得;非想非非想入处界于第一有正受而得;灭界者于有身灭正受而得。」

  佛说此经已,诸比丘闻佛所说,欢喜奉行。


杂阿含457经[正闻本720经/佛光本456经](界相应/杂因诵/修多罗)

  如是我闻:

  一时,佛住舍卫国东园鹿子母讲堂。

  尔时,世尊晡时从禅觉,于讲堂阴中敷座,于大众前坐,说优檀那句,告诸比丘:

  「缘于界故生说,非不界;缘界故生见,非不界;缘界故生想,非不界:缘{不}[下]界,我说生下说、下见、下想、下思、下欲、下愿、下士夫、下所作、下施设、下建立、下部分、下显示、下受生;如是,中……;如是,胜界缘胜界,我说彼生胜说、胜见、胜想、胜思、胜愿、胜士夫、胜所作、胜施设、胜建立、胜部分、胜显示、胜受生{胜}。」

  时,有婆迦利比丘在佛后执扇扇佛,白佛言:

  「世尊!若于三藐三佛陀起非三藐三佛陀见,彼见亦缘界而生耶?」

  佛告比丘:

  「于三藐三佛陀起非三藐三佛陀见,亦缘界而生,非不界,所以者何?凡夫界者是无明界,如我先说:缘下界生下说、下见……乃至下受生;中……[缘]胜界生胜说、胜见……乃至胜受生。」

  佛说此经已,诸比丘闻佛所说,欢喜奉行。


杂阿含458经[正闻本721经/佛光本457经](界相应/杂因诵/修多罗)

  如是我闻:

  一时,佛住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

  尔时,世尊告诸比丘:

  「有因生欲想,非无因;有因生恚想、害想,非无因。

  云何因生欲想?谓:缘于欲界也;缘欲界故,生欲想、欲欲、欲觉、欲热、欲求,愚癡凡夫起欲求已,此众生起三处邪,谓:身、口、心。如是,邪因缘故,现法苦住,有苦、有碍、有恼、有热,身坏命终生恶趣中,是名因缘生欲想。

  云何因缘生恚想?……害想?谓:害界也;缘害界生害想、害欲、害觉、害热、害求,愚癡凡夫起害求已,此众生起三处邪,谓:身、口、心。起三处邪因缘已,现法苦住,有苦、有碍、有恼、有热,身坏命终生恶趣中,是名因缘生害想。

  诸比丘!若诸沙门、婆罗门如是安于生,生危崄想不求舍离,不觉,不吐,彼则现法苦住,有苦、有碍、有恼、有热,身坏命终生恶趣中。譬如:城邑、聚落不远有旷野,大火卒起,彼无有力能灭火者,当知彼诸野中众生悉被火害,如是,诸沙门、婆罗门安于生,生危崄想身坏命终生恶趣中。

  诸比丘!有因生出要想,非无因。

  云何有因生出要想?谓:出要界;缘出要界生出要想、出要欲、出要觉、出要热、出要求,谓:彼慧者出要求时,众生三处生正,谓:身、口、心。彼如是生正因缘已,现法乐住,不苦、不碍、不恼、不热,身坏命终生善趣中,是名因缘生出要想。

  云何因缘生不恚?……不害想?谓:不害界也;不害界因缘生不害想、不害欲、不害觉、不害热、不害求,彼慧者不害求时,众生三处正,谓:身、口、心。彼正因缘生已,现法乐住,不苦、不碍、不恼、不热,身坏命终生善趣中,是名因缘生不害想。

  若诸沙门、婆罗门安于生,生不害想,不舍离、不觉、不吐,现法乐住,不苦、不碍、不恼、不热,身坏命终生善趣中。譬如:城邑、聚落边有旷野,大火卒起,有人堪能手足灭火,当知:彼诸众生依草木者悉不被害,如是,诸沙门、婆罗门安于生,生正想不舍、不觉,不吐,现法乐住,不苦、不碍、不恼、不热,身坏命终生善趣中。」

  佛说此经已,诸比丘闻佛所说,欢喜奉行。


“杂阿含455经到458经” 的相关文章

杂阿含1经

杂阿含1经[正闻本1-4经/佛光本1经](阴相应/五阴诵/修多罗)这是我亲耳听到的:有一次,佛陀住在舍卫国的祇树林给孤独园。那时,世尊(佛陀的尊称)对众多比丘(佛教僧侣)说:"你们应当观察色(物质形态)是无常的,这样观察就是正确的观察;正确观察就会产生厌离之心;有了厌离之心,就能消除喜爱和...

杂阿含6经

杂阿含6经[正闻本9经/佛光本6经](阴相应/五阴诵/修多罗)这是我亲耳听到的:有一次,佛陀住在舍卫国的祇树给孤独园。那时,世尊(佛陀的尊称)对众多比丘(佛教僧侣)说:"对于色(物质形态),如果不了解它,不明白它的本质,不能远离对它的欲望和贪恋,心灵就无法获得解脱。这样的人就无法超越对生、...

杂阿含7经

杂阿含7经[正闻本10经/佛光本7经](阴相应/五阴诵/修多罗)这是我亲耳听到的:有一次,佛陀住在舍卫国的祇树给孤独园。那时,世尊(佛陀的尊称)对众多比丘(佛教僧侣)说:"对色(物质形态)有爱好和喜悦的人,实际上是在爱好和喜悦苦;对苦有爱好和喜悦的人,就无法从苦中解脱出来。同样地,对受(感...

杂阿含9经

杂阿含9经[正闻本15经/佛光本9经](阴相应/五阴诵/修多罗)这是我亲耳听到的:有一次,佛陀住在舍卫国的祇树给孤独园。那时,世尊(佛陀的尊称)对众多比丘(佛教僧侣)说:"色(物质形态)是无常的,无常就是苦,苦就不是我,不是我的东西也不属于我。能这样观察的人,就是在进行真实正确的观察。同样...

杂阿含10经

杂阿含10经[正闻本16经/佛光本10经](阴相应/五阴诵/修多罗)这是我亲耳听到的:有一次,佛陀住在舍卫国的祇树给孤独园。那时,世尊(佛陀的尊称)对众多比丘(佛教僧侣)说:"色(物质形态)是无常的(无常解释:一切事物都在不断变化,没有永恒不变的存在),无常就是苦,苦就不是我,不是我的也就...

杂阿含12经

杂阿含12经[正闻本18经/佛光本12经](阴相应/五阴诵/修多罗)我是这样听说的:有一次,佛陀住在舍卫国的祇树给孤独园。那时,世尊对众多比丘说:"色(物质)是无常的,如果有任何因素或条件能产生各种色,那些因素和条件也是无常的(无常:随时在变化,无法永恒存在,无法永远保持不变)。由无常的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