杂阿含439经到442经

杂阿含439经


我是这样听说的:


有一次,佛陀住在王舍城的迦兰陀竹园里。


那时,世尊手里拿着一些土石,问比丘们说:

"你们觉得怎么样?我手中的这些土石多,还是大雪山的土石多?"


比丘们回答佛陀说:

"世尊,您手中的土石非常少,而雪山的土石则多得无法计算,是手中土石的百千亿倍,根本无法比较。"


佛陀告诉比丘们说:

"那些真正了解苦圣谛、苦集圣谛、苦灭圣谛和苦灭道迹圣谛的众生,就像我手中的这些土石一样少。而那些不了解这四圣谛的众生,就像雪山的土石一样多得无法计数。


因此,比丘们啊!对于还没有完全理解四圣谛的人,应当勤奋努力,生起强烈的愿望,努力学习以达到完全理解。"


佛陀说完这番话后,比丘们听了都很欢喜,并且遵照执行。


杂阿含440经


我是这样听说的:


有一次,佛陀住在王舍城的迦兰陀竹园里。


那时,世尊对比丘们说:

"假设有一个深广五十由旬的湖泊,水满得快要溢出来了。如果有一个人用头发、毛发或指尖去滴那湖水,反复两三次,比丘们,你们觉得哪个更多?那个人滴的水多,还是湖里的水多?"


比丘们回答佛陀说:

"那个人用毛发、头发或指尖反复滴的水非常少,而湖里的水则多得无法计数,根本无法比较。"


佛陀告诉比丘们说:

"就像那湖水非常多一样,多闻圣弟子具足正见,获得圣道果,断除诸苦的根源,就像砍断多罗树的树头一样,在未来世不会再生。剩下未尽的烦恼,就像那个人用头发、毛发或指尖所滴的水那样少。


因此,比丘们啊!对于还没有完全理解四圣谛的人,应当勤奋努力,生起强烈的愿望,努力学习以达到完全理解。"


佛陀说完这番话后,比丘们听了都很欢喜,并且遵照执行。


就像用大湖水作比喻一样,萨罗多吒迦河、恒河、耶符那河、萨罗游河、伊罗跋提河、摩醯河,以及四大海洋,也可以用同样的方式来比喻。


杂阿含441经


我是这样听说的:


有一次,佛陀住在舍卫国的祇树给孤独园。


那时,世尊手里拿着一团像梨子大小的土,对比丘们说:

"比丘们,你们觉得怎么样?我手中这团土多,还是大雪山中的土石多?"


比丘们回答佛陀说:

"世尊,您手中的土团非常少,而雪山王的土石则多得无法计数,是手中土团的百千亿那由他倍,根本无法比较。"


佛陀告诉比丘们说:

"就像我手中拿着的这团土一样,真正了解苦圣谛、苦集圣谛、苦灭圣谛和苦灭道迹圣谛的众生也是如此少;而像大雪山王的土石那样多的,则是不了解这四圣谛的众生。


因此,比丘们啊!对于还没有完全理解四圣谛的人,应当勤奋努力,生起强烈的愿望,努力学习以达到完全理解。"


佛陀说完这番话后,比丘们听了都很欢喜,并且遵照执行。


就像用雪山王作比喻一样,尼民陀罗山、毗那多迦山、马耳山、善见山、佉提罗迦山、伊沙陀罗山、由揵陀罗山、须弥山王,以及大地的土石,也可以用同样的方式来比喻。


就像用梨子作比喻一样,阿摩勒迦果、跋陀罗果、迦罗迦果、豆子,乃至蒜子,也可以用同样的方式来比喻。


杂阿含442经


我是这样听说的:


有一次,佛陀住在舍卫国的祇树给孤独园。


那时,世尊用指甲挑起一些土,对比丘们说:

"你们觉得怎么样?我指甲上的土多,还是这大地的土多?"


比丘们回答佛陀说:

"世尊,您指甲上的土非常少,而这大地的土则多得无法计数,根本无法比较。"


佛陀告诉比丘们说:

"就像指甲上的土那样少的,是那些形体可见的众生;而像大地的土那样多的,则是那些形体微小不可见的众生。


因此,比丘们啊!对于还没有完全理解四圣谛的人,应当勤奋努力,学习以达到完全理解。"


佛陀说完这番话后,比丘们听了都很欢喜,并且遵照执行。


就像用陆地作比喻一样,水中的生物也是如此。


就像指甲上的土那样少的,是人道中的众生;而像大地的土那样多的,则是非人道的众生。


就像指甲上的土那样少的,是出生在中国(指文明地区)的人;而像大地的土那样多的,则是出生在边地的人。


就像指甲上的土那样少的,是具有圣慧眼的人;而像大地的土那样多的,则是不具有圣慧眼的人。


就像指甲上的土那样少的,是了解佛法的人;而像大地的土那样多的,则是不了解佛法的人。


同样的比喻也适用于对佛法的等知、普知、正想、正觉、正解和法无间等。


就像指甲上的土那样少的,是知道有父母的众生;而像大地的土那样多的,则是不知道有父母的众生。


就像指甲上的土那样少的,是知道有沙门、婆罗门、家中尊长,知道应该做什么,知道行善、今生来世、畏惧罪过、布施、守斋戒的众生;而像大地的土那样多的,则是不知道这些的众生。


就像指甲上的土那样少的,是不杀生、不偷盗、不邪淫、不妄语、不两舌、不恶口、不绮语的众生;而像大地的土那样多的,则是不持守这些戒律的众生。


同样的比喻也适用于远离贪欲、嗔恨、邪见的人,以及不能远离这些的人。


就像指甲上的土那样少的,是不杀生、不偷盗、不邪淫、不妄语、不饮酒的众生;而像大地的土那样多的,则是不持守这五戒的众生。


就像指甲上的土那样少的,是持守八戒的众生;而像大地的土那样多的,则是不持守八戒的众生。


就像指甲上的土那样少的,是持守十善的众生;而像大地的土那样多的,则是不持守十善的众生。


就像指甲上的土那样少的,是从地狱中死后投生为人的众生;而像大地的土那样多的,则是从地狱中死后又再生到地狱的众生。


同样的比喻也适用于畜生道和饿鬼道。


就像指甲上的土那样少的,是从地狱中死后投生到天上的众生;而像大地的土那样多的,则是从地狱中死后又再生到地狱的众生。同样的比喻也适用于畜生道和饿鬼道。


就像指甲上的土那样少的,是从人道中死后又再生为人的众生;而像大地的土那样多的,则是从人道中死后投生到地狱的众生。


同样的比喻也适用于畜生道和饿鬼道。


就像指甲上的土那样少的,是从天上死后又再生到天上的众生;而像大地的土那样多的,则是从天上死后投生到地狱的众生。


就像我们刚才说的关于地狱的比喻一样,这个比喻同样适用于畜生道和饿鬼道。


文言文原文


杂阿含439经[正闻本633经/佛光本438经](谛相应/杂因诵/修多罗)

  如是我闻:

  一时,佛住王舍城迦兰陀竹园。

  尔时,世尊手执土石,问诸比丘:

  「于意云何?此手中土石为多,彼大雪山土石为多?」

  比丘白佛言:

  「世尊!手中土石甚少少耳,雪山土石甚多无量,百千巨亿,算数譬类不可为比。」

  佛告比丘:

  「其诸众生于苦圣谛如实知者,苦集圣谛、苦灭圣谛、苦灭道迹圣谛如实知者,如我手中所执土石,其诸众生于苦圣谛不如实知,于苦集圣谛、苦灭圣谛、苦灭道迹圣谛不如实知者,如彼雪山土石,其数无量。

  是故,比丘!于四圣谛未无间等者,当勤方便,起增上欲,学无间等。」

  佛说是经已,诸比丘闻佛所说,欢喜奉行。


杂阿含440经[正闻本634-641经/佛光本439经](谛相应/杂因诵/修多罗)

  如是我闻:

  一时,佛住王舍城迦兰陀竹园。

  尔时,世尊告诸比丘:

  「譬如:湖池深广五十由旬,其水盈满,若有士夫以发,以毛,或以指端,渧彼湖水,乃至再三,云何,比丘!如彼士夫所渧水多,湖池水多?」

  比丘白佛:

  「如彼士夫毛、发、指端再三渧水,甚少少耳,彼湖大水,其量无数,乃至算数譬类不可为比。」

  佛告比丘:

  「如大湖水甚多无量,如是,多闻圣弟子具足见,谛得圣道果,断诸苦本,如截多罗树头,于未来世成不生法,余不尽者,如彼士夫发、毛、指端所渧之水。

  是故,比丘!于四圣谛未无间等者,当勤方便,起增上欲,学无间等。」

  佛说是经已,诸比丘闻佛所说,欢喜奉行。

  如大湖水譬,如是,萨罗多吒迦、恒伽、耶符那、萨罗游、伊罗跋提、摩醯,及四大海,其譬亦如上说。


杂阿含441经[正闻本642-651经/佛光本440经](谛相应/杂因诵/修多罗)

  如是我闻:

  一时,佛住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

  尔时,世尊手捉团土,大如梨果,告诸比丘:

  「云何?比丘!我手中此团土为多,大雪山中土石为多?」

  诸比丘白佛言:

  「世尊!手中团土少少耳,彼雪山王,其土石甚多,百千亿那由他……乃至算数譬类不得为比。」

  佛告诸比丘:

  「如我所捉团土,如是,众生于苦圣谛如实知,于苦集圣谛、苦灭圣谛、苦灭道迹圣谛如实知者,亦复如是;如大雪山王土石者,如是,众生于苦圣谛不如实知,于苦集圣谛、苦灭圣谛、苦灭道迹圣谛不如实知者,亦复如是。

  是故,比丘!于四圣谛未无间等者,当勤方便,起增上欲,学无间等。」

  佛说是经已,诸比丘闻佛所说,欢喜奉行。

  如雪山王,如是,尼民陀罗山、毘那多迦山、马耳山、善见山、佉提罗迦山、伊沙陀罗山、由揵陀罗山、须弥山王,及大地土石亦复如是。

  如梨果,如是,阿摩勒迦果、跋陀罗果、迦罗迦果、豆果……乃至蒜子譬亦复如是。


杂阿含442经[正闻本652-681经/佛光本441经](谛相应/杂因诵/修多罗)

  如是我闻:

  一时,佛住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

  尔时,世尊以爪甲擎土已,告诸比丘:

  「于意云何?我爪甲上土为多,此大地土多?」

  诸比丘白佛言:

  「世尊!甲上土甚少少耳,此大地土甚多无量……乃至算数譬类不可为比。」

  佛告比丘:

  「如甲上土者,若诸众生形可见者,亦复如是;其形微细不可见者,如大地土。

  是故,比丘!于四圣谛,未无间等者,当勤方便,学无间等。」

  佛说是经已,诸比丘闻佛所说,欢喜奉行。

  如陆地,如是,水性亦尔。

  如甲上土,如是,众生人道者亦复如是;如大地土,如是,非人亦尔。

  如甲上土,如是,生中国者亦尔;如大地土,如是,生边地者亦尔。

  如甲上土,如是,成就圣慧眼者亦复如是;如大地土,如是,不成就圣慧眼者亦尔。

  如甲上土,如是,众生知此法律者亦复如是;如大地土,如是,众生不知法律者亦尔。

  如知,如是,等知、普知、正想、正觉、正解、法无间等亦如是。

  如甲上土,如是,众生知有父母亦尔;如大地土,如是,众生不知有父母亦尔。

  如甲上土,如是,知有沙门、婆罗门、家之尊长、作所应作、作福、此世他世、畏罪、行施、受斋持戒亦尔;如大地土,不知有沙门、婆罗门、家之尊长、作所、应作、作福、此世、他世、畏罪、行施、受斋、持戒亦如是说。

  如甲上土,如是,众生不杀、不盗、不邪婬、不妄语、不两舌、不恶口、不绮语亦尔;如大地土,如是,众生不持诸戒者亦尔。

  如是离贪、恚、邪见,及不离贪、恚、邪见亦如是说。

  如甲上土,如是,不杀、不盗、不邪婬、不妄语、不饮酒;如大地土,如是,不持五戒者亦尔。

  如甲上土,如是,众生持八戒者亦如是;如大地土,如是,众生不持八戒者亦尔。

  如甲上土,如是,众生持十善者亦如是;如大地土,如是,众生不持十善者亦如是。

  如甲上土,如是,众生从地狱命终生人中者亦如是;如大地土,如是,众生从地狱命终还生地狱者亦如是。

  如地狱,如是,畜生、饿鬼亦尔。

  如甲上土,如是,众生从地狱命终生天上者亦如是;如大地土,如是,众生从地狱命终还生地狱者亦如是;如地狱,如是,畜生、饿鬼亦尔。

  如甲上土,如是,众生人道中没还生人道中者亦如是;如大地土,其诸众生从人道中没生地狱中者亦如是。

  如地狱,如是,畜生、饿鬼亦尔。

  如甲上土,其诸众生从天命终还生天上者亦如是;如大地土,其诸众生天上没生地狱中者亦如是。

  如地狱,畜生、饿鬼亦如是。


“杂阿含439经到442经” 的相关文章

杂阿含1经

杂阿含1经[正闻本1-4经/佛光本1经](阴相应/五阴诵/修多罗)这是我亲耳听到的:有一次,佛陀住在舍卫国的祇树林给孤独园。那时,世尊(佛陀的尊称)对众多比丘(佛教僧侣)说:"你们应当观察色(物质形态)是无常的,这样观察就是正确的观察;正确观察就会产生厌离之心;有了厌离之心,就能消除喜爱和...

杂阿含3经

杂阿含3经[正闻本6经/佛光本3经](阴相应/五阴诵/修多罗)这是我亲耳听到的:有一次,佛陀住在舍卫国的祇树林给孤独园。那时,世尊(佛陀的尊称)对众多比丘(佛教僧侣)说:"对于色(物质形态),如果不了解它,不明白它的本质,不能断除对它的执着,不能远离对它的欲望,那么就无法断除痛苦。同样地,...

杂阿含4经

杂阿含4经[正闻本7经/佛光本4经](阴相应/五阴诵/修多罗)这是我亲耳听到的:有一次,佛陀住在舍卫国的祇树林给孤独园。那时,世尊(佛陀的尊称)对众多比丘(佛教僧侣)说:"对于色(物质形态),如果不了解它,不明白它的本质,不能断除对它的执着,不能远离对它的欲望,心灵就无法获得解脱。这样的人...

杂阿含5经

杂阿含5经[正闻本8经/佛光本5经](阴相应/五阴诵/修多罗)这是我亲耳听到的:有一次,佛陀住在舍卫国的祇树林给孤独园。那时,世尊(佛陀的尊称)对众多比丘(佛教僧侣)说:"对色(物质形态)有爱好和喜悦的人,实际上是在爱好和喜悦苦;对苦有爱好和喜悦的人,就无法从苦中解脱出来,也无法明白苦的本...

杂阿含8经

杂阿含8经[正闻本11-14经/佛光本8经](阴相应/五阴诵/修多罗)这是我亲耳听到的:有一次,佛陀住在舍卫国的祇树给孤独园。那时,世尊(佛陀的尊称)对众多比丘(佛教僧侣)说:"过去的色(物质形态)是无常的(无常解释:一切事物都在不断变化,没有永恒不变的存在),未来的色也是无常的,更何况现...

杂阿含9经

杂阿含9经[正闻本15经/佛光本9经](阴相应/五阴诵/修多罗)这是我亲耳听到的:有一次,佛陀住在舍卫国的祇树给孤独园。那时,世尊(佛陀的尊称)对众多比丘(佛教僧侣)说:"色(物质形态)是无常的,无常就是苦,苦就不是我,不是我的东西也不属于我。能这样观察的人,就是在进行真实正确的观察。同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