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相应部3相应20经 无子者经第二(白话佛经)解说
那时,拘萨罗国王波斯匿在白天来到世尊处。到达后,坐在一旁。世尊对坐在一旁的拘萨罗国王波斯匿说:"大王,你这大白天的从哪里来啊?"
"世尊,在这舍卫城中,有一位富豪长者去世了。我把他无子的遗产运到王宫后就来了。世尊,仅黄金就有一亿,更不用说白银了。然而,世尊,那位富豪长者的饮食是这样的:他吃的是粗糙的红米饭,配上酸粥。他的衣着是这样的:他穿的是粗麻布,三层缝制的衣服。他的交通工具是这样的:他乘坐的是破旧的小车,上面用树叶遮阳。"
"确实如此,大王,确实如此。大王,过去那位富豪长者曾经供养名叫塔伽罗西奇的辟支佛一餐。他说'给这位沙门食物'后,就从座位上起身离开了。但是施食后他后悔了,想着'不如把这食物给奴仆或工人吃'。而且,他为了财产的缘故,杀死了兄弟的独生子。
大王,那位富豪长者因为供养塔伽罗西奇辟支佛一餐的果报,七次往生善趣天界。由于那个业的余报,他在这舍卫城七次成为富豪长者。大王,那位富豪长者因为施食后后悔,想'不如把这食物给奴仆或工人吃'的果报,使他的心不倾向于享用美食,不倾向于享用美衣,不倾向于享用豪华车乘,不倾向于享用五种欲乐。大王,那位富豪长者因为杀死兄弟的独生子而得到财产的果报,他在地狱中受苦多年、多百年、多千年、多十万年。由于那个业的余报,这是第七次他的无子遗产被充入国库。大王,那位富豪长者的旧福已尽,新福未积。今天,大王,那位富豪长者正在大叫唤地狱中受苦。"
"世尊,那位富豪长者真的往生到大叫唤地狱了吗?"
"是的,大王,那位富豪长者确实往生到大叫唤地狱了。"
世尊说完后,又说了这些偈颂:
"谷物、财宝、银和金,
以及一切所拥有的财产,
奴仆、工人、佣人,
和所有依靠他生活的人,
都不能带走,一切都要舍弃而去。
但是,身、口、意所造的业,
那才是他真正的所有,
那才是他能带走的,
那会如影随形地跟随他。
因此应当行善,
为来世积累福德,
善业在来世,
是众生的依靠。"
这是第二品。
其摘要如下:
结发者、五王、炊饭者、
战争有两经、末利夫人有两经、不放逸,
无子有两经,以此称为一品。
这篇经文深刻阐述了因果报应和善恶业力的道理,引发我们对生命意义和价值的深刻思考。让我们逐层解析:
1. 富豪的矛盾生活:
经文开始描述了一位富豪拥有巨额财富,却过着极其俭朴甚至贫困的生活。这种强烈的反差引发我们思考:财富的真正意义是什么?为什么有人拥有巨额财富却不享用?
2. 过去善恶业的揭示:
佛陀揭示了这位富豪过去的三个关键行为:供养辟支佛、对布施后悔、为财杀人。这三个行为分别带来了不同的果报,展现了因果报应的复杂性和长期性。
3. 因果报应的具体体现:
- 供养辟支佛导致七次往生天界和七次成为富豪,显示善业的力量。
- 布施后悔导致他不愿享受生活,体现了心念对未来生活的影响。
- 杀人夺财导致长期地狱之苦和无子绝后,显示恶业的严重后果。
4. 业力的延续性:
经文强调这是第七次他的财产被充公,表明业力可以跨越多世,持续影响一个人的命运。
5. 当下的悲惨结局:
富豪最终堕入地狱,说明即使暂时享有财富和地位,也无法逃脱恶业的果报。
6. 佛陀的偈颂总结:
偈颂深刻指出,世间的一切财富和关系都是暂时的,唯有自己造的业才是真正属于自己的,会永远跟随自己。这启示我们要重视自己的每一个行为。
这篇经文引发我们深入思考生命的本质和人生的真正价值:
1. 财富的真正意义:
拥有财富不等于幸福。如何正确看待和使用财富,才能让它成为生命的助力而非枷锁?
2. 行为的深远影响:
我们的每一个行为,哪怕是一个小小的善念或恶念,都可能对未来产生深远影响。这提醒我们要时刻保持正念,慎思每一个行为。
3. 心念的重要性:
富豪对布施后悔的例子告诉我们,不仅行为本身重要,行为背后的心念同样关键。如何保持纯净的发心,是我们需要不断修炼的。
4. 生命的责任:
我们的行为不仅影响自己,也会影响他人,甚至影响到后代。这种认知应该让我们更加珍惜生命,负责任地生活。
5. 真正的财富:
经文最后指出,真正能带走的只有我们的业。这启示我们,应该更多地投资于内心的成长和道德的提升,而不仅仅追求物质财富。
6. 长远眼光:
因果报应可能跨越多世,这种观念鼓励我们用更长远的眼光看待生命,不仅关注当下的得失,更要考虑行为的长远影响。
总之,这篇经文通过一个富豪的生平,生动地诠释了佛教的因果观和业力观。它提醒我们,生命的真正价值不在于外在的财富和地位,而在于内心的品质和行为的善恶。它鼓励我们积极行善、净化心念,为现在和未来创造真正的福祉。这种智慧,不仅对信仰佛教的人有指导意义,对每个追求生命意义的人都有深刻的启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