杂阿含416经到420经

杂阿含416经


我是这样听说的:


有一次,佛陀住在王舍城的迦兰陀竹园。


那时,世尊对众比丘说:"你们记住我所说的四圣谛了吗?"


这时,有一位比丘从座位上站起来,整理衣服,向佛陀行礼,双手合十对佛陀说:"是的,世尊所说的四圣谛,我都记住了。"


佛陀问那位比丘:"你是怎么记住四圣谛的?"


比丘回答说:"世尊说:'这是苦圣谛。'我就记住了;'这是苦集圣谛,这是苦灭圣谛,这是苦灭道迹圣谛。'世尊就是这样说的四圣谛,我都记住了。"


佛陀对比丘说:"很好!很好!我说苦圣谛,你真的记住了;我说苦集圣谛、苦灭圣谛、苦灭道迹圣谛,你也都真实地记住了。"


佛陀说完这番话后,众比丘听了佛陀所说的,都欢喜奉行。


杂阿含417经


我是这样听说的:


有一次,佛陀住在王舍城的迦兰陀竹园。


那时,世尊对众比丘说:"你们记住我所说的四圣谛了吗?"


这时,有一位比丘从座位上站起来,整理衣服露出右肩,向佛陀行礼,双手合十对佛陀说:"是的,世尊所说的四圣谛,我都记住了。"


佛陀问那位比丘:"你是怎么记住我所说的四圣谛的?"


比丘回答说:"世尊说的苦圣谛,我都记住了:如实不虚,不离真相,不违真理,真实无妄,审慎明确,不颠倒错乱,这是圣者所认可的真理,这就是苦圣谛;世尊说的苦集圣谛、苦灭圣谛、苦灭道迹圣谛也是:如实不虚,不离真相,不违真理,真实无妄,审慎明确,不颠倒错乱,这是圣者所认可的真理,这就是世尊所说的四圣谛,我都记住了。"


佛陀对比丘说:"很好!很好!你真实地记住了我所说的四圣谛:如实不虚,不离真相,不违真理,真实无妄,审慎明确,不颠倒错乱,这就是,比丘啊!真实地记住了我的四圣谛。"


佛陀说完这番话后,众比丘听了佛陀所说的,都欢喜奉行。


杂阿含418经


我是这样听说的:


有一次,佛陀住在王舍城的迦兰陀竹园。


那时,世尊对众比丘说:"你们记住我所说的四圣谛了吗?"


这时,有一位比丘从座位上站起来,整理衣服,向佛陀行礼,双手合十对佛陀说:"是的,世尊所说的四圣谛,我都记住了。是哪四谛呢?世尊说的苦圣谛,我记住了,苦集圣谛、苦灭圣谛、苦灭道迹圣谛我也都记住了。"


佛陀对那位比丘说:"很好!很好!我所说的四圣谛,你都记住了。


比丘们!如果有沙门、婆罗门这样说:'像沙门瞿昙所说的苦圣谛,我要舍弃,重新建立苦圣谛。'这样的人只是空口说白话,被问到时就不知道怎么回答,反而增加疑惑,因为这不是他们所能理解的境界;如果说:'苦集圣谛、苦灭圣谛、苦灭道迹圣谛我现在要舍弃,重新建立其他四圣谛。'这样的人也只是空谈,被问到时就不知所措,反而增加疑惑,因为这不是他们所能理解的境界。


所以,比丘们!对于还没有完全理解四圣谛的人,应当勤奋努力,生起强烈的愿望,学习直到完全理解。"


佛陀说完这番话后,众比丘听了佛陀所说的,都欢喜奉行。


杂阿含419经


我是这样听说的:


有一次,佛陀住在王舍城的迦兰陀竹园。


那时,世尊对众比丘说:


"如果比丘对佛陀有怀疑,那么他对苦圣谛就会有怀疑,对苦集圣谛、苦灭圣谛、苦灭道迹圣谛也会有怀疑;如果对法、僧有怀疑,那么他对苦圣谛就会有怀疑,对苦集圣谛、苦灭圣谛、苦灭道迹圣谛也会有怀疑。


如果对佛陀没有怀疑,那么他对苦圣谛就不会有怀疑,对苦集圣谛、苦灭圣谛、苦灭道迹圣谛也不会有怀疑;如果对法、僧没有怀疑,那么他对苦圣谛就不会有怀疑,对苦集圣谛、苦灭圣谛、苦灭道迹圣谛也不会有怀疑。"


佛陀说完这番话后,众比丘听了佛陀所说的,都欢喜奉行。


杂阿含420经


我是这样听说的:


有一次,佛陀住在王舍城的迦兰陀竹园。


那时,世尊对众比丘说:


"如果沙门、婆罗门对苦圣谛有怀疑,那么他们对佛陀就会有怀疑,对法、僧也会有怀疑;如果对苦集、苦灭、苦灭道迹圣谛有怀疑,那么他们对佛陀就会有怀疑,对法、僧也会有怀疑。


如果对苦圣谛没有怀疑,那么他们对佛陀就不会有怀疑,对法、僧也不会有怀疑;如果对苦集、苦灭、苦灭道迹圣谛没有怀疑,那么他们对佛陀就不会有怀疑,对法、僧也不会有怀疑。"


佛陀说完这番话后,众比丘听了佛陀所说的,都欢喜奉行。


文言文原文


杂阿含416经[正闻本608经/佛光本415经](谛相应/杂因诵/修多罗)

  如是我闻:

  一时,佛住王舍城迦兰陀竹园。

  尔时,世尊告诸比丘:

  「汝等持我所说四圣谛不?」

  时,有异比丘从座起,{正}[整]衣服,为佛作礼,合掌白佛:

  「唯然,世尊所说四圣谛,我悉受持。」

  佛告比丘:「汝云何受持四圣谛?」

  比丘白佛言:

  「世尊说言:『此是苦圣谛。』我即受持;『此苦集圣谛,此苦灭圣谛,此苦灭道迹圣谛。』

  如是,世尊说四圣谛,我即受持。」

  佛告比丘:

  「善哉!善哉!我说苦圣谛,汝真实受持;我说苦集圣谛、苦灭圣谛、苦灭道迹圣谛,汝真实受持。」

  佛说此经已,诸比丘闻佛所说,欢喜奉行。


杂阿含417经[正闻本609经/佛光本416经](谛相应/杂因诵/修多罗)

  如是我闻:

  一时,佛住王舍城迦兰陀竹园。

  尔时,世尊告诸比丘:

  「汝等持我所说四圣谛不?」

  时,有比丘从座起,整衣服偏袒右肩,为佛作礼,合掌白佛:

  「唯然,世尊所说四圣谛,我悉受持。」

  佛告比丘:

  「汝云何持我所说四圣谛?」

  比丘白佛言:

  「世尊说苦圣谛,我悉受持:如如,不离如,不异如,真实,审谛,不颠倒,是圣所谛,是名苦圣谛;世尊说苦集圣谛、苦灭圣谛、苦灭道迹圣谛:如如,不离如,不异如,真实,审谛,不颠倒,是圣所谛,是为世尊说四圣谛,我悉受持。」

  佛告比丘:

  「善哉!善哉!汝真实持我所说四圣谛:如如,不离如,不异如,真实,审谛,不颠倒,是名,比丘!真实持我四圣谛。」

  佛说此经已,诸比丘闻佛所说,欢喜奉行。


杂阿含418经[正闻本610经/佛光本417经](谛相应/杂因诵/修多罗)

  如是我闻:

  一时,佛住王舍城迦兰陀竹园。

  尔时,世尊告诸比丘:

  「汝持我所说四圣谛不?」

  时,有异比丘从座起,整衣服,为佛作礼,合掌白佛言:

  「唯然,世尊所说四圣谛,我悉持之,云何四谛?世尊说苦圣谛,我悉持之,苦集圣谛、苦灭圣谛、苦灭道迹圣谛我悉持之。」

  佛告彼比丘:

  「善哉!善哉!如我所说四圣谛,汝悉持之。

  诸比丘!若沙门、婆罗门作如是说:『如沙门瞿昙所说苦圣谛,我当舍,更立苦圣谛。』者,但有言数,问已不知,增其疑惑,以非其境界故;『苦集圣谛、苦灭圣谛、苦灭道迹圣谛我今当舍,更立余四圣谛。』者,彼但有言数,问已不知,增其疑惑,以非其境界故。

  是故,比丘!于四圣谛未无间等者,当勤方便,起增上欲,学无间等。」

  佛说此经已,诸比丘闻佛所说,欢喜奉行。


杂阿含419经[正闻本611经/佛光本418经](谛相应/杂因诵/修多罗)

  如是我闻:

  一时,佛住王舍城迦兰陀竹园。

  尔时,世尊告诸比丘:

  「若比丘于佛有疑者,则于苦圣谛有疑,苦集圣谛、苦灭圣谛、苦灭道迹圣谛则有疑惑;若于法、僧有疑者,则于苦圣谛疑惑,苦集圣谛、苦灭圣谛、苦灭道迹圣谛疑惑。

  若于佛不疑惑者,则于苦圣谛不疑惑,苦集圣谛、苦灭圣谛、苦灭道迹圣谛不疑惑;若于法、僧不疑惑者,则于苦圣谛不疑惑,苦集圣谛、苦灭圣谛、苦灭道迹圣谛不疑惑。」

  佛说此经已,诸比丘闻佛所说,欢喜奉行。


杂阿含420经[正闻本612经/佛光本419经](谛相应/杂因诵/修多罗)

  如是我闻:

  一时,佛住王舍城迦兰陀竹园。

  尔时,世尊告诸比丘:

  「若沙门、婆罗门于苦圣谛有疑者,则于佛有疑,于法、僧有疑;若{苦}[于]集、灭、道疑者,则于佛有疑,于法、僧有疑。

  若于苦圣谛无疑者,则于佛无疑,于法、僧无疑;于集、灭、道圣谛无疑者,则于佛无疑,于法、僧无疑。」

  佛说此经已,诸比丘闻佛所说,欢喜奉行。


“杂阿含416经到420经” 的相关文章

杂阿含1经

杂阿含1经[正闻本1-4经/佛光本1经](阴相应/五阴诵/修多罗)这是我亲耳听到的:有一次,佛陀住在舍卫国的祇树林给孤独园。那时,世尊(佛陀的尊称)对众多比丘(佛教僧侣)说:"你们应当观察色(物质形态)是无常的,这样观察就是正确的观察;正确观察就会产生厌离之心;有了厌离之心,就能消除喜爱和...

杂阿含4经

杂阿含4经[正闻本7经/佛光本4经](阴相应/五阴诵/修多罗)这是我亲耳听到的:有一次,佛陀住在舍卫国的祇树林给孤独园。那时,世尊(佛陀的尊称)对众多比丘(佛教僧侣)说:"对于色(物质形态),如果不了解它,不明白它的本质,不能断除对它的执着,不能远离对它的欲望,心灵就无法获得解脱。这样的人...

杂阿含9经

杂阿含9经[正闻本15经/佛光本9经](阴相应/五阴诵/修多罗)这是我亲耳听到的:有一次,佛陀住在舍卫国的祇树给孤独园。那时,世尊(佛陀的尊称)对众多比丘(佛教僧侣)说:"色(物质形态)是无常的,无常就是苦,苦就不是我,不是我的东西也不属于我。能这样观察的人,就是在进行真实正确的观察。同样...

杂阿含14经

杂阿含14经[正闻本20经/佛光本14经](阴相应/五阴诵/修多罗)这是我亲耳听到的:有一次,佛陀住在舍卫国的祇树给孤独园。那时,世尊对比丘们说:“以前,我曾经在色(色相、外界事物的形状和颜色)上有所追求和行为,如果在色相上顺应感受,那么我会用智慧如实地观察到色相的真相。同样地,在感受、想象、行为、...

杂阿含16经

杂阿含16经[正闻本22经/佛光本16经](阴相应/五阴诵/修多罗)我是这样听说的:有一次,佛陀住在舍卫国的祇树给孤独园。那时,有一位特别的比丘来到佛陀所在的地方,他所问的问题和之前的一样,只是有一点不同:"如果随顺烦恼而行动,随顺烦恼而死亡,那么就会增加轮回的次数;如果不随顺烦恼而行动,...

杂阿含22经

杂阿含22经[正闻本28经/佛光本22经](阴相应/五阴诵/修多罗)我是这样听说的:有一次,佛陀住在舍卫国的祇树给孤独园。那时,有一位名叫劫波的比丘来到佛陀面前。他向佛陀行礼,头面触地,然后退到一旁站着,对佛陀说:"如世尊所说,比丘的心能得到很好的解脱。世尊!什么样的比丘能够使心得到很好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