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相应部3相应17经 不放逸经(白话佛经)解说

地点在舍卫城。拘萨罗国王波斯匿坐在一旁。坐下后,他对佛陀说:"尊者,是否有一种法可以同时成就两种利益 - 现世的利益和来世的利益?"


佛陀回答说:"大王,确实有一种法可以同时成就两种利益 - 现世的利益和来世的利益。"


国王又问:"尊者,是哪一种法可以同时成就两种利益 - 现世的利益和来世的利益?"


佛陀回答说:"大王,不放逸是那唯一的法,可以同时成就两种利益 - 现世的利益和来世的利益。大王,就像在野生动物中,所有的足迹都可以被大象的足迹所包含,大象的足迹被认为是最大的。同样地,大王,不放逸是那唯一的法,可以同时成就两种利益 - 现世的利益和来世的利益。"


说完这些,佛陀又说了以下偈颂:


"对于渴望长寿、健康、美貌、

天界和高贵出身的人来说,

他们希望获得越来越多的快乐。


智者赞美不放逸,

在行善时保持警觉。

不放逸的智者能够获得两种利益,


现世的利益和来世的利益。

通过理解这些利益,

聪明人被称为智者。"


这篇经文主要讲述了:


1. 拘萨罗国王波斯匿询问佛陀是否有一种法可以同时成就现世和来世的利益。


2. 佛陀回答说,不放逸是可以同时成就这两种利益的唯一法。


3. 佛陀用大象足迹的比喻来说明不放逸的重要性,就像大象的足迹可以包含所有野生动物的足迹一样。


4. 佛陀通过偈颂进一步阐述了不放逸的重要性,指出它可以帮助人获得长寿、健康、美貌等现世利益,以及天界、高贵出身等来世利益。


5. 佛陀强调,智者在行善时保持警觉和不放逸,通过这种方式可以获得现世和来世的双重利益。


6. 最后,佛陀指出,真正理解这些利益的人才能被称为智者。


这个教导强调了在生活中保持警觉和勤勉的重要性,不仅对现世生活有益,也对未来的精神发展有重要影响。


这篇经文确实蕴含了深刻的智慧,让我们一起深入探讨其中的奥妙。


首先,这段对话发生在舍卫城,地点的选择本身就颇具意义。舍卫城是古印度的文化和宗教中心之一,象征着智慧与权力的交汇。拘萨罗国王波斯匿与佛陀的对话,代表了世俗权力与精神智慧的交流,这种交流本身就是一种难得的因缘。


国王提出的问题触及了人类永恒的追求 - 如何在现世获得成功的同时,又能为来世积累功德?这个问题反映了人类对现实利益与精神追求的双重渴望,也展现了国王作为一个统治者的远见卓识。


佛陀的回答简洁而深刻:"不放逸"。这个概念在佛教中具有核心地位,它不仅仅是一种态度,更是一种生活的方式和修行的法门。"不放逸"意味着时刻保持警觉,珍惜当下,精进修行,不懈怠、不放纵。


佛陀用大象足迹的比喻来阐述"不放逸"的重要性,这个比喻既形象又深刻。就像大象的足迹可以包含所有野生动物的足迹一样,"不放逸"这一法门可以涵盖所有修行和生活的方方面面。这个比喻还暗示了"不放逸"的广泛适用性和根本重要性。


在随后的偈颂中,佛陀进一步阐释了"不放逸"的具体内容和意义:


1. "对于渴望长寿、健康、美貌、天界和高贵出身的人来说" - 这句话点出了人们普遍追求的现世和来世利益,涵盖了物质和精神两个层面。


2. "他们希望获得越来越多的快乐" - 这句话揭示了人性中永不满足的欲望,同时也暗示了单纯追求这些外在目标可能带来的问题。


3. "智者赞美不放逸,在行善时保持警觉" - 这里强调了"不放逸"的实践方式,即在日常生活中时刻保持觉知,特别是在行善时更要保持警觉。


4. "不放逸的智者能够获得两种利益,现世的利益和来世的利益" - 这句话直接回应了国王的问题,指出"不放逸"确实可以同时成就现世和来世的利益。


5. "通过理解这些利益,聪明人被称为智者" - 这最后一句话点明了真正的智慧在于理解和实践"不放逸"的道理。


这篇经文的深刻之处在于,它不仅回答了如何同时获得现世和来世利益的问题,更重要的是,它指出了一条可以超越二元对立的中道。"不放逸"这一法门,既不是苦行主义式的否定现世,也不是放纵享乐式的沉溺现世,而是在日常生活中保持觉知和精进,在行善中寻求解脱。


这种智慧启示我们:

1. 生命的意义不在于追求外在的目标,而在于内在品质的培养。

2. 现世的成功和来世的解脱并不矛盾,关键在于以正确的态度和方法来面对生活。

3. 真正的智慧不是知识的积累,而是对生命本质的深刻理解和践行。

4. 每一个当下都是修行的机会,关键在于我们是否能保持觉知和警醒。


这篇经文虽然简短,却包含了佛陀教导的精华,它不仅回答了国王的问题,更为所有人指出了一条通向幸福和解脱的道路。它启发我们思考:在这个充满诱惑和挑战的世界里,我们如何才能保持"不放逸"的态度?如何在追求现世利益的同时,不忘积累精神财富?如何将"不放逸"的智慧应用到日常生活的方方面面?


通过深入理解和实践这篇经文的教导,我们每个人都有可能成为真正的智者,在现世和来世都获得圆满的利益。这就是佛陀教导的殊胜之处,它不仅是一种哲学,更是一种可以改变生命的实践智慧。


“17.相应部3相应17经 不放逸经(白话佛经)解说” 的相关文章

口口相传的奇迹:巴利圣典如何成为佛教史上的传奇

巴利文大藏经,又称巴利圣典,是佛教史上极其重要的一部经典集。想象一下,我们回到2300多年前的印度。佛陀刚刚圆寂,他的弟子们面临一个重大挑战:如何保存和传播佛陀的教导?在那个没有纸张和印刷术的时代,口耳相传成为最可靠的方式。于是,佛陀的弟子们开始背诵和传诵他的教导。这些口口相传的教导,就像一颗智慧的...

1.相应部3相应1经 年轻经(白话佛经)解说

如是我闻。一时,世尊住舍卫城祇树给孤独园。那时,拘萨罗国王波斯匿来到世尊处。来到后,与世尊互相问候。寒暄已毕,坐在一旁。坐在一旁的拘萨罗国王波斯匿对世尊如是说:"乔达摩先生也自称已证得无上正等正觉吗?""大王,若有人如实所言'已证得无上正等正觉',那就是...

2.相应部3相应2经 人经(白话佛经)解说

这是舍卫城的因缘。当时,拘萨罗国的波斯匿王来到世尊所在之处。来到后,向世尊致敬,然后坐在一旁。坐在一旁的波斯匿王对世尊如是说:"尊者,有多少法生起于人内心时,会导致不利、痛苦和不安?"世尊回答说:"大王,有三法生起于人内心时,会导致不利、痛苦和不安。哪三法呢?大王,贪欲...

3.相应部3相应3经 衰老与死亡经(白话佛经)解说

起因于舍卫城。拘萨罗国王波斯匿坐在一旁,对世尊说道:"尊者,对于已出生的人,除了衰老和死亡,还有其他结果吗?"世尊回答说:"大王啊,对于已出生的人,除了衰老和死亡,没有其他结果。大王啊,即使是那些富有的刹帝利大族,拥有大量财富、巨额收入、大量的金银财宝、丰富的生活用品和...

4.相应部3相应4经 可爱经(白话佛经)解说

舍卫城缘起。坐在一旁的拘萨罗国波斯匿王对世尊说道:"尊者,当我独处静坐时,心中生起这样的思考:'对谁来说自己是可爱的,对谁来说自己是不可爱的?'尊者,我想到:'凡是身体行为不善、语言行为不善、心意行为不善的人,对他们来说,自己是不可爱的。即使他们会这样说:'...

5.相应部3相应5经 自我保护经(白话佛经)解说

这是在舍卫城所说的。憍萨罗国波斯匿王坐在一旁,对世尊说道:"尊者,当我独处静坐时,心中生起这样的想法:'谁是自我受保护的?谁是自我不受保护的?'尊者,我想到:'凡是身行不善、语行不善、意行不善的人,他们的自我是不受保护的。即使他们有象兵、马兵、车兵或步兵保护,他们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