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相应部3相应15经 第二战争经(白话佛经)解说

摩揭陀国王阿阇世(韦提希子)集结了四部军队,向拘萨罗国王波斯匿发起进攻,目标是迦尸国。波斯匿王听说后,也集结了四部军队反击。两军在迦尸国交战。这次,波斯匿王击败了阿阇世,并将他活捉。


然后波斯匿王心想:"虽然这个摩揭陀国王阿阇世背信弃义地攻击我,但他毕竟是我的外甥。我不如没收他所有的象兵、马兵、战车兵和步兵,然后放他一条生路。"


于是,波斯匿王没收了阿阇世所有的军队,然后放了他。


那天早晨,许多比丘进入舍卫城托钵。托钵结束后,他们回来见佛陀,向佛陀行礼后坐在一旁。然后,这些比丘对佛陀说:


"世尊,摩揭陀国王阿阇世集结了四部军队,向拘萨罗国王波斯匿发起进攻,目标是迦尸国。波斯匿王听说后,也集结了四部军队反击。两军在迦尸国交战。这次,波斯匿王击败了阿阇世,并将他活捉。然后波斯匿王心想:'虽然这个摩揭陀国王阿阇世背信弃义地攻击我,但他毕竟是我的外甥。我不如没收他所有的象兵、马兵、战车兵和步兵,然后放他一条生路。'于是,波斯匿王没收了阿阇世所有的军队,然后放了他。"


听完后,佛陀念诵了这些偈颂:


"人们会一直掠夺,只要他们觉得有利可图;

但当他人来掠夺时,掠夺者也会被掠夺。


愚者以为恶行不会结果,

直到恶果成熟时,他才陷入痛苦。


杀人者终会遇到杀害他的人,

胜利者终会遇到打败他的人,

辱骂者终会被人辱骂,

激怒他人的人终会被激怒。


因此,随着业的轮转,

掠夺者终将被掠夺。"


【简单解释】


1. 这个故事讲述了两个国王之间的战争,以及战争的结果。

2. 波斯匿王虽然获胜,但选择宽恕了自己的外甥阿阇世。

3. 佛陀通过偈颂教导了因果报应的道理,强调了恶行终将招致恶果。

4. 这些教导提醒我们,暴力和掠夺只会带来更多的暴力和掠夺,形成一个恶性循环。

5. 佛陀的智慧指出,真正的和平与幸福来自于打破这个循环,而不是继续参与其中。


这个故事不仅描述了古代印度的政治局势,还深刻地揭示了人性和因果报应的普遍真理,鼓励我们反思自己的行为和生活方式。


这个故事蕴含了深刻的人生智慧,让我们深入探讨其中的涵义:


1. 权力与冲突的本质:

   故事开始描述了两个强国之间的战争,反映了人类历史上反复出现的权力斗争。这提醒我们思考:权力的本质是什么?追求权力是否真能带来持久的安全和幸福?


2. 慈悲与正义的平衡:

   波斯匿王在胜利后选择宽恕阿阇世,展现了慈悲与正义的平衡。这个决定启发我们思考:在面对冲突时,如何在惩戒与宽恕之间找到平衡?真正的强者是否应该表现出更多的宽容?


3. 因果报应的普遍性:

   佛陀的偈颂深刻阐述了因果报应的规律。这不仅是一种道德教育,更是对宇宙运作规律的洞察。它提醒我们:我们的每一个行为都在塑造我们的未来,我们是否充分意识到了这一点?


4. 暴力循环的警示:

   "杀人者终会遇到杀害他的人"等偈句揭示了暴力和报复的恶性循环。这启发我们思考:如何打破这种循环?在日常生活中,我们是否也在不知不觉中参与着类似的小规模"报复"?


5. 短期利益与长远后果:

   "愚者以为恶行不会结果"这句话点明了人们常常只看到眼前利益而忽视长远后果的倾向。这促使我们反思:在日常决策中,我们是否也常常陷入这种短视的陷阱?


6. 自我反思与觉醒:

   整个故事和佛陀的教导鼓励我们进行深刻的自我反思。它提醒我们审视自己的行为:我们是否也在某些方面扮演着"掠夺者"的角色?我们如何才能成为打破这种循环的人?


7. 智慧与行动的结合:

   比丘们将世俗事件报告给佛陀,而佛陀则给出超越性的智慧回应。这种结合提醒我们:真正的智慧不是脱离现实的空谈,而是要在日常生活中实践和应用。


8. 教育与社会变革:

   佛陀通过简单却深刻的偈颂传播智慧,展示了教育的力量。这启发我们思考:在现代社会中,我们如何传播和实践这种深刻的智慧,以促进社会的和谐与进步?


这个故事不仅是一个历史事件的记录,更是一面映照人性和社会的镜子。它邀请我们深入思考生命的本质、行为的后果、以及如何在复杂的人际关系和社会环境中保持智慧和慈悲。通过理解和实践这些深刻的教导,我们可以在个人生活中培养更大的觉知和同理心,在社会层面上促进更多的和谐与理解。


最终,这个故事告诉我们,真正的胜利不在于征服他人,而在于战胜自己的贪婪、愤怒和无知。只有这样,我们才能真正打破暴力和报复的循环,创造一个更加和平、公正的世界。


“15.相应部3相应15经 第二战争经(白话佛经)解说” 的相关文章

口口相传的奇迹:巴利圣典如何成为佛教史上的传奇

巴利文大藏经,又称巴利圣典,是佛教史上极其重要的一部经典集。想象一下,我们回到2300多年前的印度。佛陀刚刚圆寂,他的弟子们面临一个重大挑战:如何保存和传播佛陀的教导?在那个没有纸张和印刷术的时代,口耳相传成为最可靠的方式。于是,佛陀的弟子们开始背诵和传诵他的教导。这些口口相传的教导,就像一颗智慧的...

1.相应部3相应1经 年轻经(白话佛经)解说

如是我闻。一时,世尊住舍卫城祇树给孤独园。那时,拘萨罗国王波斯匿来到世尊处。来到后,与世尊互相问候。寒暄已毕,坐在一旁。坐在一旁的拘萨罗国王波斯匿对世尊如是说:"乔达摩先生也自称已证得无上正等正觉吗?""大王,若有人如实所言'已证得无上正等正觉',那就是...

3.相应部3相应3经 衰老与死亡经(白话佛经)解说

起因于舍卫城。拘萨罗国王波斯匿坐在一旁,对世尊说道:"尊者,对于已出生的人,除了衰老和死亡,还有其他结果吗?"世尊回答说:"大王啊,对于已出生的人,除了衰老和死亡,没有其他结果。大王啊,即使是那些富有的刹帝利大族,拥有大量财富、巨额收入、大量的金银财宝、丰富的生活用品和...

4.相应部3相应4经 可爱经(白话佛经)解说

舍卫城缘起。坐在一旁的拘萨罗国波斯匿王对世尊说道:"尊者,当我独处静坐时,心中生起这样的思考:'对谁来说自己是可爱的,对谁来说自己是不可爱的?'尊者,我想到:'凡是身体行为不善、语言行为不善、心意行为不善的人,对他们来说,自己是不可爱的。即使他们会这样说:'...

5.相应部3相应5经 自我保护经(白话佛经)解说

这是在舍卫城所说的。憍萨罗国波斯匿王坐在一旁,对世尊说道:"尊者,当我独处静坐时,心中生起这样的想法:'谁是自我受保护的?谁是自我不受保护的?'尊者,我想到:'凡是身行不善、语行不善、意行不善的人,他们的自我是不受保护的。即使他们有象兵、马兵、车兵或步兵保护,他们的...

6.相应部3相应6经 少数经(白话佛经)解说

这是舍卫城的缘起。拘萨罗国王波斯匿坐在一旁,对世尊说道:"尊者,当我独处静坐时,心中生起这样的想法:'在这个世界上,那些获得高贵财富后既不骄傲,也不放逸,不贪恋欲乐,不虐待他人的众生很少。相反,那些获得高贵财富后变得骄傲、放逸、贪恋欲乐,并虐待他人的众生才是大多数。'&q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