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4.相应部3相应14经 第一战争经(白话佛经)解说

这是发生在舍卫城的故事。


当时,摩揭陀国王阿阇世(韦提希子)集结了一支四部军队,向拘萨罗国王波斯匿发起进攻,目标是迦尸国。波斯匿王听说:"摩揭陀国王阿阇世集结了四部军队,向我发起进攻,目标是迦尸国。"于是,波斯匿王也集结了四部军队,向摩揭陀国王阿阇世反击,双方在迦尸国交战。在这场战争中,摩揭陀国王阿阇世击败了波斯匿王。战败的波斯匿王退回到自己的王都舍卫城。


那天早晨,许多比丘穿好衣服,拿着钵和袈裟,进入舍卫城托钵。托钵结束后,他们回来见佛陀,向佛陀行礼后坐在一旁。然后,这些比丘对佛陀说:


"世尊,摩揭陀国王阿阇世集结了四部军队,向拘萨罗国王波斯匿发起进攻,目标是迦尸国。波斯匿王听说后,也集结了四部军队反击。两军在迦尸国交战,结果摩揭陀国王阿阇世击败了波斯匿王。战败的波斯匿王退回到自己的王都舍卫城。"


佛陀回答说:


"比丘们,摩揭陀国王阿阇世交友不慎,结交损友,与恶人为伍。而拘萨罗国王波斯匿则结交善友,与善人为伍。今晚,战败的波斯匿王必定睡得很不安稳。"


说完,佛陀念诵了这首偈颂:


"胜利带来仇恨,失败者痛苦难眠,

放下胜负之心的人,才能安详入睡。"


【详细解释】


1. 这个故事发生在古印度的两个强国之间:摩揭陀国和拘萨罗国。

2. 阿阇世是摩揭陀国王,他是一个有争议的人物,在佛教经典中经常被描述为野心勃勃但最终皈依佛教。

3. 波斯匿王是拘萨罗国王,他在佛教经典中通常被描述为佛陀的支持者和虔诚的信徒。

4. 迦尸国是当时的一个小国,可能是两国争夺的目标。

5. "四部军队"指的是古印度的标准军队组成:象兵、骑兵、战车兵和步兵。

6. 佛陀的评论强调了交友的重要性,暗示阿阇世的胜利可能是短暂的,因为他结交损友。

7. 最后的偈颂深刻地指出了战争的本质:即使胜利也会带来痛苦(因为仇恨),而真正的平和来自于超越胜负的心态。


这个故事不仅描述了古代印度的政治局势,还传达了佛陀对和平、正确交友以及心灵平静的教导。它提醒我们,真正的胜利不在于征服他人,而在于征服自己的贪婪和仇恨。


这个故事蕴含了深刻的人生智慧,让我们一起深入探讨其中的涵义:


1. 权力与冲突的本质:

   这个故事展示了政治权力的复杂性和人性中的争斗本能。两个强国为了扩张领土而发动战争,反映了人类历史上反复出现的权力斗争模式。这提醒我们思考:真正的力量是否来自于征服他人,还是来自于内心的平和?


2. 因果关系的深层影响:

   佛陀指出阿阇世和波斯匿王交友的差异,暗示了我们的社交圈对我们的行为和命运有深远影响。这启发我们反思:我们是否意识到自己的人际关系对生活的重大影响?我们是否在有意识地选择与正面、积极的人交往?


3. 胜负的相对性:

   虽然阿阇世在战争中取得胜利,但佛陀的评论暗示这种胜利可能是短暂的。这让我们思考:在生活中,什么才是真正持久的胜利?物质上的成功是否等同于内心的平和?


4. 内心平静的真谛:

   佛陀的偈颂道出了一个深刻的真理:真正的平静来自于超越胜负的心态。这启发我们:在追求外在成就的同时,是否也在培养内心的平和?我们是否能在生活的起起落落中保持平静?


5. 智慧与同情心的平衡:

   佛陀对情况的评论既显示了他的洞察力,也体现了他的慈悲心。他没有简单地谴责阿阇世,而是指出问题的根源。这教导我们:在面对他人的过错时,如何保持明智的判断同时又不失同情心?


6. 生活的真正目标:

   故事最后的偈颂提醒我们,生活的真正目标不是征服他人或追求短暂的胜利,而是寻求内心的平静和智慧。这引发我们思考:我们日常的追求是否真正能带来长久的满足和平静?


7. 修行与现实生活的结合:

   比丘们关注并报告世俗事务,而佛陀则给出超越世俗的智慧回应,这种对比展示了如何在现实生活中践行精神修行。它启发我们:如何在日常生活中保持精神上的觉醒和成长?


这个故事不仅仅是一个历史事件的记录,更是一面镜子,反射出人性的复杂和生活的真谛。它邀请我们反思自己的生活方式、价值观和人际关系,鼓励我们寻求真正的内心平静和智慧。在这个充满竞争和冲突的世界中,佛陀的教导为我们指明了一条通向真正幸福和平和的道路。通过深入理解和实践这些智慧,我们可以在日常生活中找到平衡,超越表面的胜负,达到更深层次的人生境界。


“14.相应部3相应14经 第一战争经(白话佛经)解说” 的相关文章

3.相应部3相应3经 衰老与死亡经(白话佛经)解说

起因于舍卫城。拘萨罗国王波斯匿坐在一旁,对世尊说道:"尊者,对于已出生的人,除了衰老和死亡,还有其他结果吗?"世尊回答说:"大王啊,对于已出生的人,除了衰老和死亡,没有其他结果。大王啊,即使是那些富有的刹帝利大族,拥有大量财富、巨额收入、大量的金银财宝、丰富的生活用品和...

4.相应部3相应4经 可爱经(白话佛经)解说

舍卫城缘起。坐在一旁的拘萨罗国波斯匿王对世尊说道:"尊者,当我独处静坐时,心中生起这样的思考:'对谁来说自己是可爱的,对谁来说自己是不可爱的?'尊者,我想到:'凡是身体行为不善、语言行为不善、心意行为不善的人,对他们来说,自己是不可爱的。即使他们会这样说:'...

5.相应部3相应5经 自我保护经(白话佛经)解说

这是在舍卫城所说的。憍萨罗国波斯匿王坐在一旁,对世尊说道:"尊者,当我独处静坐时,心中生起这样的想法:'谁是自我受保护的?谁是自我不受保护的?'尊者,我想到:'凡是身行不善、语行不善、意行不善的人,他们的自我是不受保护的。即使他们有象兵、马兵、车兵或步兵保护,他们的...

6.相应部3相应6经 少数经(白话佛经)解说

这是舍卫城的缘起。拘萨罗国王波斯匿坐在一旁,对世尊说道:"尊者,当我独处静坐时,心中生起这样的想法:'在这个世界上,那些获得高贵财富后既不骄傲,也不放逸,不贪恋欲乐,不虐待他人的众生很少。相反,那些获得高贵财富后变得骄傲、放逸、贪恋欲乐,并虐待他人的众生才是大多数。'&qu...

7.相应部3相应7经 审判经(白话佛经)解说

起源于舍卫城。拘萨罗国王波斯匿坐在一旁,对世尊说道:"尊者,我在这里坐在审判席上,看到刹帝利大族、婆罗门大族和居士大族的人们,他们富有、大富、巨富,拥有大量的金银、大量的财物和用品、大量的财富和谷物,却因为欲望、由于欲望、以欲望为理由而故意说谎。尊者,我因此想到:'我已经受够了审判...

8.相应部3相应8经 摩利迦经(白话佛经)解说

[这是]起源于舍卫城的[经]。那时,憍萨罗国王波斯匿与王后摩利迦一起在宫殿顶层。于是,憍萨罗国王波斯匿对王后摩利迦说:"摩利迦,对你来说,有没有比自己更爱的人?"[摩利迦回答说:]"大王,对我来说,没有比自己更爱的人。那么,大王,对您来说,有没有比自己更爱的人呢?&q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