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相应部3相应11经 七结发者经(白话佛经)解说

有一次,世尊住在舍卫城东园鹿母讲堂。那时,世尊在黄昏时分结束独处静修后,坐在外门廊下。这时,波斯匿王来到世尊处,向世尊致敬后,坐在一旁。


就在那时,七位结发苦行者、七位尼乾子、七位裸体行者、七位单衣行者和七位游方者,头发胡须蓬乱,肩挑各种用具,从世尊不远处经过。波斯匿王见状,从座位起身,整理上衣,右膝着地,向那些行者合掌行礼,三次报上自己的名字说:"尊者们,我是波斯匿王,我是波斯匿王,我是波斯匿王。"


那些行者离开后不久,波斯匿王来到世尊处,向世尊致敬后,坐在一旁。坐下后,波斯匿王对世尊说:"世尊,那些人是否就是世间的阿罗汉,或已经证得阿罗汉道的人?"


世尊回答说:"大王,对于你这样一个在家人,享受欲乐,与妻儿同住,使用迦尸细布,涂抹檀香,佩戴花鬘,受用金银的人来说,要判断'这些人是阿罗汉,或已证得阿罗汉道'是很困难的。"


"大王,只有通过长期共同生活,才能了解一个人的戒行,而且必须用心观察,不能疏忽大意;必须有智慧,愚笨的人是无法判断的。大王,只有通过长期的交往,才能了解一个人的清净,而且必须用心观察,不能疏忽大意;必须有智慧,愚笨的人是无法判断的。大王,只有在危难之时,才能了解一个人的坚韧,而且必须用心观察,不能疏忽大意;必须有智慧,愚笨的人是无法判断的。大王,只有通过长期的讨论,才能了解一个人的智慧,而且必须用心观察,不能疏忽大意;必须有智慧,愚笨的人是无法判断的。"


波斯匿王说:"世尊,真是不可思议,真是稀有!世尊所说的:'大王,对于你这样一个在家人,享受欲乐,与妻儿同住,使用迦尸细布,涂抹檀香,佩戴花鬘,受用金银的人来说,要判断这些人是阿罗汉,或已证得阿罗汉道是很困难的。'这话说得太好了!大王,只有通过长期共同生活,才能了解一个人的戒行,而且必须用心观察,不能疏忽大意;必须有智慧,愚笨的人是无法判断的。大王,只有通过长期的交往,才能了解一个人的清净,而且必须用心观察,不能疏忽大意;必须有智慧,愚笨的人是无法判断的。大王,只有在危难之时,才能了解一个人的坚韧,而且必须用心观察,不能疏忽大意;必须有智慧,愚笨的人是无法判断的。大王,只有通过长期的讨论,才能了解一个人的智慧,而且必须用心观察,不能疏忽大意;必须有智慧,愚笨的人是无法判断的。"


"世尊,这些人是我派去打探各地情况的密探。他们先去侦查,然后回来向我报告。现在,他们已经洗去尘土,沐浴后涂抹香料,修剪好头发胡须,穿上白衣,享受五种欲乐。"


这时,世尊了解了这件事的意义,于是说了这些偈颂:


"不能凭外表判断一个人,也不要轻易相信短暂的印象。

因为有些不自律的人,也会以自律者的形象在世间活动。


就像陶土做的耳环,或铜币镀上金,

他们在世间活动时表面光鲜,内心却不清净。"


这段文字出自佛经,记录了佛陀与波斯匿王之间的一段对话。让我们来深入解析这段对话的内容和寓意:


1. 场景设置:

故事发生在舍卫城东园鹿母讲堂,佛陀在黄昏时分静修结束后坐在门廊下。这个场景营造了一种宁静、庄重的氛围,为接下来的对话做铺垫。


2. 波斯匿王的行为:

当波斯匿王看到一群苦行者经过时,他立即起身行礼,并三次报上自己的名字。这个举动展示了波斯匿王对修行者的尊重,同时也暗示了他对修行的崇敬之心。


3. 佛陀的智慧教导:

佛陀告诉波斯匿王,对于一个在家人来说,仅凭外表判断一个人是否为阿罗汉是很困难的。佛陀进一步解释了判断一个人品德的四个方面:

   1) 戒行:需要长期共同生活才能了解

   2) 清净:需要长期交往才能了解

   3) 坚韧:需要在危难时刻才能了解

   4) 智慧:需要长期讨论才能了解


这四个方面强调了认识一个人真实品质的困难性,需要时间、智慧和细心观察。


4. 波斯匿王的领悟:

波斯匿王对佛陀的教导表示赞同,称之为"不可思议"和"稀有"。这表明他意识到了自己先前判断的轻率,开始理解了深入了解一个人的重要性。


5. 真相揭示:

波斯匿王随后揭示那些行者实际上是他的密探,这个转折揭示了表象与实质之间的巨大差异,印证了佛陀的教导。


6. 佛陀的总结偈颂:

佛陀以诗偈形式总结了这个教训,强调不应该仅凭外表或短暂印象来判断一个人。他用陶土耳环和镀金铜币作比喻,说明有些人表面光鲜,内心却不清净。


深刻思考:


1. 判断的复杂性:这个故事提醒我们,判断一个人的品质是一个复杂的过程,需要时间、智慧和细心观察。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我们是否常常过于轻易地对他人做出判断?


2. 表里不一的人性:故事揭示了人性的复杂性,外表和内心可能存在巨大差异。这启发我们应该更加谨慎地看待他人,也要反思自己是否也有表里不一的时候。


3. 修行与世俗的关系:波斯匿王作为一个世俗君主,对修行者表现出极大的尊重。这引发我们思考:在现代社会中,我们如何平衡世俗生活和精神追求?


4. 智慧的重要性:佛陀强调,只有有智慧的人才能真正了解他人。这提醒我们,培养智慧和洞察力对于理解世界和他人至关重要。


5. 自我认知:故事不仅教导我们如何看待他人,也启发我们反思自己。我们是否也常常在不同场合呈现不同的面貌?如何才能保持内外一致的真实?


6. 教育方法:佛陀通过对话和比喻来传达深奥的道理,这种教育方法值得我们在日常生活和工作中借鉴。如何更有效地传达复杂的观点和智慧?


这个故事虽然简短,却蕴含了丰富的哲学思考和人生智慧。它提醒我们在这个复杂的世界中,保持谦逊、耐心和洞察力的重要性,同时也鼓励我们不断提升自己的智慧和品德。通过深入理解这个故事,我们可以在日常生活中更好地理解他人,也更好地认识自己。


“11.相应部3相应11经 七结发者经(白话佛经)解说” 的相关文章

1.相应部3相应1经 年轻经(白话佛经)解说

如是我闻。一时,世尊住舍卫城祇树给孤独园。那时,拘萨罗国王波斯匿来到世尊处。来到后,与世尊互相问候。寒暄已毕,坐在一旁。坐在一旁的拘萨罗国王波斯匿对世尊如是说:"乔达摩先生也自称已证得无上正等正觉吗?""大王,若有人如实所言'已证得无上正等正觉',那就是...

2.相应部3相应2经 人经(白话佛经)解说

这是舍卫城的因缘。当时,拘萨罗国的波斯匿王来到世尊所在之处。来到后,向世尊致敬,然后坐在一旁。坐在一旁的波斯匿王对世尊如是说:"尊者,有多少法生起于人内心时,会导致不利、痛苦和不安?"世尊回答说:"大王,有三法生起于人内心时,会导致不利、痛苦和不安。哪三法呢?大王,贪欲...

3.相应部3相应3经 衰老与死亡经(白话佛经)解说

起因于舍卫城。拘萨罗国王波斯匿坐在一旁,对世尊说道:"尊者,对于已出生的人,除了衰老和死亡,还有其他结果吗?"世尊回答说:"大王啊,对于已出生的人,除了衰老和死亡,没有其他结果。大王啊,即使是那些富有的刹帝利大族,拥有大量财富、巨额收入、大量的金银财宝、丰富的生活用品和...

4.相应部3相应4经 可爱经(白话佛经)解说

舍卫城缘起。坐在一旁的拘萨罗国波斯匿王对世尊说道:"尊者,当我独处静坐时,心中生起这样的思考:'对谁来说自己是可爱的,对谁来说自己是不可爱的?'尊者,我想到:'凡是身体行为不善、语言行为不善、心意行为不善的人,对他们来说,自己是不可爱的。即使他们会这样说:'...

5.相应部3相应5经 自我保护经(白话佛经)解说

这是在舍卫城所说的。憍萨罗国波斯匿王坐在一旁,对世尊说道:"尊者,当我独处静坐时,心中生起这样的想法:'谁是自我受保护的?谁是自我不受保护的?'尊者,我想到:'凡是身行不善、语行不善、意行不善的人,他们的自我是不受保护的。即使他们有象兵、马兵、车兵或步兵保护,他们的...

6.相应部3相应6经 少数经(白话佛经)解说

这是舍卫城的缘起。拘萨罗国王波斯匿坐在一旁,对世尊说道:"尊者,当我独处静坐时,心中生起这样的想法:'在这个世界上,那些获得高贵财富后既不骄傲,也不放逸,不贪恋欲乐,不虐待他人的众生很少。相反,那些获得高贵财富后变得骄傲、放逸、贪恋欲乐,并虐待他人的众生才是大多数。'&q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