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相应部3相应9经 祭祀经(白话佛经)解说

起源于舍卫城。当时,憍萨罗国的波斯匿王正准备举行一场盛大的祭祀。为了祭祀,五百头公牛、五百头小公牛、五百头小母牛、五百只山羊和五百只绵羊被拴在祭祀柱上。那些奴隶、仆人和工人们在鞭打和恐吓下,泪流满面地哭泣着进行准备工作。


一天早晨,许多比丘穿好衣服,拿着钵盂和外衣,进入舍卫城乞食。在城中乞食完毕,用过午餐后,他们来到世尊面前。向世尊致敬后,他们坐在一旁。坐下后,这些比丘对世尊说:"尊者,此地憍萨罗国的波斯匿王正准备举行一场盛大的祭祀。为了祭祀,五百头公牛、五百头小公牛、五百头小母牛、五百只山羊和五百只绵羊被拴在祭祀柱上。那些奴隶、仆人和工人们在鞭打和恐吓下,泪流满面地哭泣着进行准备工作。"


世尊了解这件事后,当时便说了这些偈颂:


"马祭、人祭、投木祭、胜祭、无遮大会,

这些大祭祀、大屠杀,不会带来巨大果报。


山羊、绵羊和牛只,各种动物被杀害之处,

大智者不会参与这种祭祀。


那些无害的祭祀,常依传统而行,

不杀害山羊、绵羊和牛只,也不杀害其他生灵。

大智者参与这种正当的祭祀。


智者应献上这样的祭祀,这种祭祀果报丰厚。

对于举行这种祭祀的人,只有利益,没有过失。

这样的祭祀广大殊胜,诸天神也会欢喜。"


这段文字源自佛教经典,描述了一个关于祭祀的故事,并通过佛陀的教导,深刻阐释了非暴力和慈悲的重要性。让我们一起来解析这段充满智慧的内容:


1. 背景解析:

故事发生在古印度的舍卫城,当时的国王波斯匿准备举行一场盛大的祭祀。这种祭祀涉及大量动物被屠杀,同时也导致许多人的痛苦。这反映了当时社会中普遍存在的宗教习俗,人们认为通过祭祀可以获得神明的庇佑或实现某些愿望。


2. 佛教僧侣的反应:

比丘们在城中乞食时目睹了这一场景,他们将所见所闻报告给佛陀。这体现了佛教徒对周围世界的观察和关注,以及他们寻求佛陀指导的态度。


3. 佛陀的教导:

佛陀通过偈颂的形式给出了他的教导。他明确指出,那些涉及暴力和杀戮的大型祭祀实际上不会带来真正的福报。相反,他提倡一种无害的、传统的祭祀方式,不伤害任何生命。


4. 智慧的阐释:

佛陀将参与非暴力祭祀的人称为"大智者",强调了慈悲和智慧的重要性。他指出,这种祭祀不仅对举行者有利,而且不会带来任何过失,甚至会得到神明的赞赏。


深刻描述与启示:


这段经文揭示了一个深刻的真理:真正的智慧和善行不在于外在的仪式和规模,而在于内心的慈悲和对生命的尊重。它启发我们思考以下几点:


1. 生命的平等:每一个生命,无论大小,都值得被尊重和珍惜。我们应该反思我们的行为是否在无意中伤害了其他生命。


2. 传统与道德的平衡:虽然传统文化有其价值,但我们也应该用道德和理性的眼光来审视它们。当传统习俗与普世价值观冲突时,我们需要有勇气去改变。


3. 真正的祭祀:佛陀提出的"无害的祭祀",实际上是一种内心的修行。它鼓励我们通过善良、慈悲的行为来"祭祀",这才是真正能带来福报的方式。


4. 领导者的责任:故事中的国王代表着社会的领导者。这提醒我们,那些处于权力地位的人更应该以身作则,推广仁慈和非暴力的理念。


5. 觉醒的重要性:比丘们将所见报告给佛陀的行为,象征着我们应该时刻保持警觉,并勇于质疑不合理的现象。


6. 和谐共处:佛陀的教导不仅关乎人与动物的关系,更延伸到人与人、人与自然的和谐共处。它启示我们,只有在尊重所有生命的基础上,我们才能创造一个真正和平的世界。


这段经文虽然简短,却蕴含着深邃的哲理,它邀请我们重新审视自己的行为和信仰,追求一种更高尚、更有意义的生活方式。在当今这个充满冲突和矛盾的世界里,这种智慧无疑能为我们指明一条通往和平与幸福的道路。


“9.相应部3相应9经 祭祀经(白话佛经)解说” 的相关文章

口口相传的奇迹:巴利圣典如何成为佛教史上的传奇

巴利文大藏经,又称巴利圣典,是佛教史上极其重要的一部经典集。想象一下,我们回到2300多年前的印度。佛陀刚刚圆寂,他的弟子们面临一个重大挑战:如何保存和传播佛陀的教导?在那个没有纸张和印刷术的时代,口耳相传成为最可靠的方式。于是,佛陀的弟子们开始背诵和传诵他的教导。这些口口相传的教导,就像一颗智慧的...

1.相应部3相应1经 年轻经(白话佛经)解说

如是我闻。一时,世尊住舍卫城祇树给孤独园。那时,拘萨罗国王波斯匿来到世尊处。来到后,与世尊互相问候。寒暄已毕,坐在一旁。坐在一旁的拘萨罗国王波斯匿对世尊如是说:"乔达摩先生也自称已证得无上正等正觉吗?""大王,若有人如实所言'已证得无上正等正觉',那就是...

2.相应部3相应2经 人经(白话佛经)解说

这是舍卫城的因缘。当时,拘萨罗国的波斯匿王来到世尊所在之处。来到后,向世尊致敬,然后坐在一旁。坐在一旁的波斯匿王对世尊如是说:"尊者,有多少法生起于人内心时,会导致不利、痛苦和不安?"世尊回答说:"大王,有三法生起于人内心时,会导致不利、痛苦和不安。哪三法呢?大王,贪欲...

3.相应部3相应3经 衰老与死亡经(白话佛经)解说

起因于舍卫城。拘萨罗国王波斯匿坐在一旁,对世尊说道:"尊者,对于已出生的人,除了衰老和死亡,还有其他结果吗?"世尊回答说:"大王啊,对于已出生的人,除了衰老和死亡,没有其他结果。大王啊,即使是那些富有的刹帝利大族,拥有大量财富、巨额收入、大量的金银财宝、丰富的生活用品和...

4.相应部3相应4经 可爱经(白话佛经)解说

舍卫城缘起。坐在一旁的拘萨罗国波斯匿王对世尊说道:"尊者,当我独处静坐时,心中生起这样的思考:'对谁来说自己是可爱的,对谁来说自己是不可爱的?'尊者,我想到:'凡是身体行为不善、语言行为不善、心意行为不善的人,对他们来说,自己是不可爱的。即使他们会这样说:'...

5.相应部3相应5经 自我保护经(白话佛经)解说

这是在舍卫城所说的。憍萨罗国波斯匿王坐在一旁,对世尊说道:"尊者,当我独处静坐时,心中生起这样的想法:'谁是自我受保护的?谁是自我不受保护的?'尊者,我想到:'凡是身行不善、语行不善、意行不善的人,他们的自我是不受保护的。即使他们有象兵、马兵、车兵或步兵保护,他们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