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相应部3相应6经 少数经(白话佛经)解说

这是舍卫城的缘起。拘萨罗国王波斯匿坐在一旁,对世尊说道:"尊者,当我独处静坐时,心中生起这样的想法:'在这个世界上,那些获得高贵财富后既不骄傲,也不放逸,不贪恋欲乐,不虐待他人的众生很少。相反,那些获得高贵财富后变得骄傲、放逸、贪恋欲乐,并虐待他人的众生才是大多数。'"


"大王,正是如此,正是如此!大王,在这个世界上,那些获得高贵财富后既不骄傲,也不放逸,不贪恋欲乐,不虐待他人的众生确实很少。相反,那些获得高贵财富后变得骄傲、放逸、贪恋欲乐,并虐待他人的众生确实是大多数。"世尊如此说道...(中略)...


"沉迷于感官享乐,

贪婪痴迷于欲望,

他们不知已越界,

如鹿陷入猎人的陷阱。

后果终将是痛苦的,

恶业必有恶果报。"


这段文字出自佛经,描述了波斯匿王与佛陀之间的一段对话。让我们深入解析其中的智慧:


1. 文章背景:

   故事发生在舍卫城,拘萨罗国的国王波斯匿向佛陀请教。这表明即使是高高在上的君王,也会虚心向智者求教,反映了佛陀的崇高地位和智慧。


2. 核心观点:

   文章揭示了一个残酷的现实 - 大多数获得财富和权力的人往往会变得骄傲自满、放纵欲望,甚至伤害他人。而能够保持谦逊、自制和善良的富贵之人则寥寥无几。


3. 佛陀的认同:

   佛陀对国王的观察表示赞同,这不仅体现了佛陀的洞察力,也反映出这种现象在当时社会普遍存在,甚至延续至今。


4. 诗偈寓意:

   最后的诗偈深刻阐述了沉溺欲望的危害。它将人比作陷入陷阱的鹿,暗示过度追求感官享受会让人失去理智,最终自食恶果。


5. 因果观念:

   "恶业必有恶果报"体现了佛教的因果观念,警示人们行为终将招致相应的结果。


这段文字引发我们深思:


1. 权力与德行的关系:

   为什么拥有财富和权力往往会导致人性的堕落?我们该如何在获得成功的同时保持初心?


2. 欲望的本质:

   人类为何如此容易被欲望所迷惑?我们应该如何平衡享受生活与克制欲望?


3. 社会结构的影响:

   这种现象是否与社会制度有关?如何建立一个既鼓励进取,又能防止权力滥用的社会体系?


4. 自我修养的重要性:

   面对诱惑,如何培养自制力?如何在物质丰富的环境中保持精神的高尚?


5. 幸福的真谛:

   真正的幸福是否来自于物质享受?我们应该如何定义并追求真正的幸福?


这段智慧之言启示我们:生活在物质丰富的现代社会,我们更应该注重心灵的修养,保持谦逊和同理心。它鼓励我们反思自身行为,警惕权力和财富带来的负面影响,追求真正的内心平静和社会和谐。在追求成功的过程中,我们要时刻警惕,不要成为欲望的奴隶,而应该成为自己命运的主宰。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在物质与精神之间找到平衡,实现个人与社会的共同进步。


“6.相应部3相应6经 少数经(白话佛经)解说” 的相关文章

1.相应部3相应1经 年轻经(白话佛经)解说

如是我闻。一时,世尊住舍卫城祇树给孤独园。那时,拘萨罗国王波斯匿来到世尊处。来到后,与世尊互相问候。寒暄已毕,坐在一旁。坐在一旁的拘萨罗国王波斯匿对世尊如是说:"乔达摩先生也自称已证得无上正等正觉吗?""大王,若有人如实所言'已证得无上正等正觉',那就是...

2.相应部3相应2经 人经(白话佛经)解说

这是舍卫城的因缘。当时,拘萨罗国的波斯匿王来到世尊所在之处。来到后,向世尊致敬,然后坐在一旁。坐在一旁的波斯匿王对世尊如是说:"尊者,有多少法生起于人内心时,会导致不利、痛苦和不安?"世尊回答说:"大王,有三法生起于人内心时,会导致不利、痛苦和不安。哪三法呢?大王,贪欲...

4.相应部3相应4经 可爱经(白话佛经)解说

舍卫城缘起。坐在一旁的拘萨罗国波斯匿王对世尊说道:"尊者,当我独处静坐时,心中生起这样的思考:'对谁来说自己是可爱的,对谁来说自己是不可爱的?'尊者,我想到:'凡是身体行为不善、语言行为不善、心意行为不善的人,对他们来说,自己是不可爱的。即使他们会这样说:'...

5.相应部3相应5经 自我保护经(白话佛经)解说

这是在舍卫城所说的。憍萨罗国波斯匿王坐在一旁,对世尊说道:"尊者,当我独处静坐时,心中生起这样的想法:'谁是自我受保护的?谁是自我不受保护的?'尊者,我想到:'凡是身行不善、语行不善、意行不善的人,他们的自我是不受保护的。即使他们有象兵、马兵、车兵或步兵保护,他们的...

7.相应部3相应7经 审判经(白话佛经)解说

起源于舍卫城。拘萨罗国王波斯匿坐在一旁,对世尊说道:"尊者,我在这里坐在审判席上,看到刹帝利大族、婆罗门大族和居士大族的人们,他们富有、大富、巨富,拥有大量的金银、大量的财物和用品、大量的财富和谷物,却因为欲望、由于欲望、以欲望为理由而故意说谎。尊者,我因此想到:'我已经受够了审判...